【简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义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共11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宝安达人”投稿本文!
就义诗
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就义诗》译文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就义诗》注释
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太虚:太空。
丹心:红心,忠诚的心。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生平:一辈子,一生。报国:报效国家。
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就义诗》创作背景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冒死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他将严嵩指为“天下之第一大贼”。他在狱中三年,最后严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单的后面,终被惨遭杀害于西市。年仅40岁。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
就义诗
朝代:明代
作者: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 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就义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古诗简介
《就义诗》是明代诗人杨继盛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感人肺腑。
翻译/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太虚:太空。
②丹心:红心,忠诚的心。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③生平:一辈子,一生。报国:报效国家。
④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创作背景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当北方鞑箕靼族入侵时,诗人力主抵抗、反对妥协误国,因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遭毒刑,被人杀害。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
赏析/鉴赏
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词人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原文:
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注释
1、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2、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太虚:太空。
3、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4、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5、生平:一辈子,一生。
6、报国:报效国家。
7、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唿喊,感人肺腑。
就义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注释: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太虚:太空。丹心:红心,忠诚的心。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生平:一辈子,一生。报国:报效国家。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就义诗》原文及赏析
就义诗
朝代:明代
作者:杨继盛
原文: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担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太虚:太空。
②丹心:红心,忠诚的心。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③生平:一辈子,一生。报国:报效国家。
④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就义,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就义诗原文及赏析
原文:
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注释
1、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2、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太虚:太空。
3、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4、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5、生平:一辈子,一生。
6、报国:报效国家。
7、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唿喊,感人肺腑。
《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代背景
两宋的外患,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辽仅对宋的北方边防形成威胁。金灭了北宋,一度挥军南下,但宋室尚能保存半壁江山。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朝蒙古铁骑南侵时,宋终于逃不了灭亡的命运。不过,南宋末年,宋臣并非全都束手待毙,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或慷慨战死,或从容就义,其事迹可歌可泣。
原文
初八日,召天祥[1]至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
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麦术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释
揖不拜:只作揖,不跪拜。既平常礼节强(qiang第三声):强迫上:指元世祖忽必烈坚立不为动:坚定的站立,不屈服。极言:极力抗辩。不道:无道,做事不讲道理。孔曰成仁:《论语·卫灵公》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成仁,成全仁义。孟曰取义:《孟子·告子上》中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取义,即要义。
译文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他极力述说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
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服从,应当赐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事情发展
南宋末年,宋臣之英勇抗元者大不乏人。如李庭芝、姜才曾坚守扬州,后被元军所俘而壮烈牺牲。但当时抗元之慷慨英烈,其功绩之卓著者,首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他们被誉为「宋亡三杰」。文天祥(1236年—1283年),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理宗宝四年进士,名列前茅,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恭帝德元年(1275年),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北上抗元。次年任右丞相,前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辗转流亡至南方,与张世杰、陆秀夫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经过连番激战后,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被解见元将张弘范,挺立不拜。弘范与俱入山,要他为书招降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以「生死安足论」之气概,壮烈就义于燕京。
文天祥虽然救不了南宋,但其浩然正气,可谓光耀千古,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就义诗的原文与翻译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 太虚:太空。
②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③生平:一辈子,一生。 报国:报效国家。
④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 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赏析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就义,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
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原文: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译文
一只青蓝色的鸟儿衔着一串晶莹碧透的葡萄,飞上金碧辉煌的井栏上。
美人害怕它受惊吓飞走,不敢卷起帘来尽情欣赏。
注释
青鸟:青蓝色的鸟。
金井栏:金碧辉煌的井栏。
卷帘:卷起窗帘。
赏析:
捧剑仆是咸阳郭氏之仆,大概是晚唐时人。他没有留下姓名在人间,只流传三首诗。作为仆人,“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见《全唐诗》卷七三二“捧剑仆小传”)。其勤学如此,确实难能可贵。据说他所写的诗,当时“儒士闻而竞观,以为协律之词”。
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通过想象的加工,升华为更高更理想的艺术美。你看:一只青翠的鸟儿衔着一串晶莹碧透的'葡萄,飞上金碧辉煌的井栏上。画面的主体显现出一片青翠(冷色),背景衬以井栏上耀眼的金黄(热色),色调冷暖对照,笔墨浓淡得宜,给人以静谧秀丽的柔美感。这一形象,优美雅丽,活泼动人,跳跃着生命的活力与欢乐,可以说象征着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
“青鸟衔葡萄”这一奇丽的景象在现实中不容易遇到,怪不得美人一碰见,马上偷偷地躲在帘后静静窥看,不敢卷起帘来尽情欣赏,唯恐惊走了它。末联刻画美人天真好奇、单纯活泼的性格,细致入微,真实而生动。结句把美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惊喜情态细细托出,耐人寻味。这是一种映衬手法,从对方的反应中着墨,正面写美人凝神偷看的天真情态,从侧面突出了青鸟的奇丽与迷人。上半首和下半首彼此衬托,诗里的自然美与人的性格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此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予以艺术的再现。青鸟衔葡萄的形象,新奇美丽,构思巧妙,创造出一个极其优美宁静、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及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诗味醇美,令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