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人教版英语微型课教学设计(共19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在此,感谢网友“one_day”投稿本文!
傅素清
短文改错(proof-reading)是全国统一高考(nm et)第二卷中的一种试题,本题的宗旨是测试考生发现、判断、纠正文章中错误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单句改错、单项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综合,是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能力的测题。
一、短文改错中常见的错误形式
1、缺词:漏掉的词往往是冠词、介词、连词等虚词,这又与前后词的搭配有关,见到名词,应考虑是否缺了冠词;见到动词,可注意后面是否少了应与之搭配的介词或其它词;见到某些搭配,如in front of,as soon as,应考虑是否完整。不是固定搭配的,要注意英语行文习惯或逻辑上的搭配。(请看下表)
命题角度 考点 解题思路
名词 冠词 名词前是否缺冠词
不及物动词 介词 不及物动词是否缺介词
不定式 小品词to 不定式是否缺少了不该省的“to “
被动语态 助动词 被动语态中是否缺少了助动词be
母语迁移 词类用法 将形容词、副词或介词视作
动词使句子缺少谓语动词
固定搭配 惯用法 惯用法是否漏了不可缺少的词
2、多词:多余的词,往往是结构词。如冠词、介词、代词等等,一种是根据涉及到的名词、动词的特点、搭配和含义判断是否多了冠词、介词、副词。另一种是根据全句的结构和意义,判断是否多了连词或其它词。
命题角度 考点 解题思路
名词 冠词 抽象名词、物质名词泛指时是否多了冠词
动词 介词 及物动词后受母语影响是否多了介词
不定式 小品词to 不定式前是否多了该省的“to ”
时间状语 介词 时间状语是否多了介词
形容词、副词 比较结构 形容词、副词比较结构中是否多了相似词
固定搭配 惯用法 固定搭配是“画蛇添足”
3、错词:错词的类型复杂,不胜枚举,但常见的还是搭配错误与语法错误,特别是学生平时写作时常出的错误最易为命题者所关注,对于平时常常出错的地方要精心改正,做题时要小心仔细。
命题角度 考点 解题思路
名词 冠词 判断名词前的冠词是否误用
名词 名词的数 句中名词应该用单数还是负数
动词 动词时态、
语态以及主谓一致 根据上下文判断动词时态、
语态是否有误、主谓搭配是否正确
非谓语动词 分词、动名词、
不定式 根据上下文判断非谓语
动词是否误用
代词 人称代词的格、指代及关系代词与从句关系 1.人称代词的格是否误用
2.代词前后指代是否一致
3.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是否有误
形容词、副词 词法 判断句中形容词和副词是否混用
介词 惯用法 惯用法中介词是否误用
连词 句法 判断句中并列连词、从属连词是否误用
二、解题技巧
1、解题思路
要有整体阅读的概念,切不可拿过题一行一行地做下去。要先通读一遍,迅速弄懂短文大意,然后开始做题,做题时要注意每次必须看完一个完整的句子,有时还要再看看下面的句子,或返回去联系上一个句子,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判断提供完整而又可靠的依据。
2、解题步骤
(1)浏览全文,了解全文大意,留心短文中关键的词语,为下一步判断和改错奠定基础。
(2)对照上下文分析句意,弄清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逻辑关系,逐行逐句检查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语气是否连贯,是否有与短文的中心意思不相符的现象。
(3)根据词法、句法知识,检查和判断句子所在。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可逐句检查主谓是否一致,代词、关联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动词形式是否恰当,词语之间的搭配是否正确,表达是否符合惯用法,大小写是否正确。
(4)根据不同错误分别进行解题。即分别进行改词、加词、减词等。
(5)复读全文,验证答案,将初步改错后的短文再次细读,检查并验证所做的答案是否能使全文语气贯通流畅,行文逻辑发展是否合乎情理,全篇结构是否严密完整等,遇到不通之处,须进一步分析、推敲,以使答案更有把握。
总之,只要平时学习打好基础,掌握命题规律,解题讲究思路、步骤与技巧,从具体语言环境、从上下行文逻辑、习惯用法、从分析句子等角度,以“行”为单位、以“句”为意群着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短文改错题的解题能力就会明显改善。
运用一致关系,巧解短文改错题
陈婕
短文改错题是各地期末考试和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其材料可以说是全卷最简单的,但同学普遍感到它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题目,得分普遍较低,师生们都苦于找不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认真分析了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发现命题人对错误的设置普遍采用的是“前后不一致”的手段来进行的,根据这一命题特点,笔者采用“前后一致”的原则来进行改错,结果发现基本上70%以上的题均符合这一原则,答题效果极佳。现将这一技巧结合历届高考短文改错题剖析如下,愿此文对同学们有所启迪。(说明:“考例”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某一句,因此文中的“前文”指该句之前的文章。)
一、人称前后不一致
【考例1】and they must not break the rules too often if we want to win the game.(nm et)
【分析】从前文和从句中的we均可知道参加比赛的应是“我们”,而此题中主句与从句的人称不一致,显然应将they改为 we。
【考例2】the smiths did his best to make me feel at home.(nm et)
【分析】此题中主语为the smiths,是复数,而宾语中的his却用了单数,很明显人称不一致,故将his改为their。
二、时态前后不一致
【考例3】...that i get a good education. they did not want me to do any work at family;they want me to...(nm et)
【分析】全文均为一般现在时态或将来时态,显然did与前后时态不一致,故改为do。
【考例4】i am happy with any programme but the others spent a lot of time arguing..
【分析】从前文和后句的spent可知此并列句应为过去时态,故将am改为was。
【考例5】i use to play ping-pong a lot in my spare time,but now i am interested in football.(nm et)
【分析】从后句中的but now这一转折和上文可知前一个分句应为过去时态,故将 use改为used。
【考例6】we have a good time talking and laughing together.(nm et1996)
【分析】整个文章均是描述过去的事情,均用的是过去时态,故将have改为had。
三、并列的成分前后形式不一致
【考例7】i remembered her words and calm down.i did a good job and won the first prize.(nm et)
【分析】此句中的calm与remember是由and连接的并列谓语,故将calm改为 calmed。
【考例8】playing football not only makes us grow up tall and strong but also give us a sense of fair play and team spirit.(nm et1998)
【分析】此句中not only...but also...连接的是并列谓语,前面makes用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故give改为gives。由于两者相距较远,增大了试题的难度。
【考例9】it was very kind of them to meet me at the railway station and drove me to their home.(nm et1996)
【分析】此句中的tomeet...作句子真正的主语,and连接的drove一词也同样为句子的主语,即并列主语,故将drove改为drive。
【考例10】anyone may borrow books,and it cost nothing to borrow them.(nmet1994)
【分析】此句中and连接并列句,前一分句为一般现在时态,后一分句也应一样,故将 cost改为costs。
四、语态不一致
【考例11】books may be keep for four weeks.(nmet1994)
【分析】此句应为被动语态,故将keep改为kept。
【考例12】...and let you know when the book you want has returned and is ready for you to pick up.(nm et1994)
【分析】此句中book与return是被动关系,故在has和return之间加上been。
五、单复数前后不一致
【考例13】1....so that i'll ge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nmet2001)
2.she said that she and my schoolmate all wished me success...(nmet2000)
【分析】此二句均有all一词,应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或物。1句中marks和all都表明 subject应为复数subjects;2句中she and my schoolmate才两人,故将schoolmate改为 schoolmates,也因为校友肯定不止一人。
【考例14】now my picture and the prize is hanging in the library.(nmet2000)
【分析】前面主语是复数,谓语理当用复数,故将is改为are。
【考例15】we practise three times every week and often watch football match on tv together.(nm et1998)
【分析】句中有often一词,显然看比赛不止一场,故将match改为matches,而且可数名词不能单独用。
【考例16】we study quite a few subject, such as maths,chinese,english and physics.(nm et1997)
【分析】从句中例子来看科目不止一科,故将 subject改为subjects,而且a few后也必须接复数名词。
六、逻辑概念前后不一致
【考例17】it looks as if my parents treat me as a visitor and a guest.(nm et2001)
【分析】根据文章意思,这里的visitor与 guest不是并列概念,而应是选择关系才对。故 and改为or。
【考例18】she was smiling but nodding atme.(nm et2000)
【分析】从题意可知smiling和nodding在逻辑上应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将 but改为and。
【考例19】now i can't watch much television but a few years ago...(nm et)
【分析】从下文可知由于一家人为看哪一节目意见不统一,进而发生争吵,最后干脆把电视机卖了,就没有电视看了,故将 much去掉才符合逻辑。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因而难度加大。
【考例20】now someone at home reads instead.(nm et1999)
【分析】此题与考例19是同一篇文章,考例19是文章的第一句,此句正好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显然现在已经没有了电视机,全家人都只好看书了,故将someone改为everyone或everybody才符合逻辑。
七、前后结构不一致
【考例21】i felt so nervous as i shook like a leaf.(nm et2000)
【分析】此句一看就知是so...that...结构,故将as改为that。
【考例22】i was often a little tired after a day's work and watch tv demands very little effort.(nm et1999)
【分析】此句是并列句结构,watch应为后一分句的主语,故将watch改为watching,因为名词才能作主语。
八、习惯结构不一致
【考例23】they do not want me to work at family.(nmet2001)
【分析】“在家”只用at home,故family改为home。
【考例24】we may be one family and live under a same roof.(nmet2001)
【分析】same一词通常与冠词the连用,故a改为the。
【考例25】...but the others spent a lot time arguing...(nmet1999)
【分析】a lot后不能接名词,只有a lot of才行,故将of加在lot和time之间。
短文改错专练
it was raining hardly at 9o'clock on friday morning.there 1____
was not many traffic and weren't many people on linden 2____ .
street.suddenly i heard a car.i turned back and saw a red 3____
toyota's car.the driver was driving much too fast.the 4____ .
traffic lights were red,and he didn't stop.a little boy was 5____ .
just riding cross the street and he was knocked down.the 6 __ __
driver jumped out of the car.he was short and fat young 7 ____
man with brown hairs.he took a look at the boy,then got 8____ .
onto his car and drove away quickly.i saw the number of 9____ .
his car-532064.i rushed to the boy.he was laying on the ground 10 ____ .
with a lot of blood and his bicycle was broken.
答案及简析(a):
1.hardly应改为hard。hard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副词。在这里,hard作副词讲,表示雨下得很大。而hardly意为“几乎不”,不符合题意。
2.traffic为不可数名词,故不能用m any修饰,而用m uch。
3.正确。
4.toyota's改为toyota。因为名词作定语时,不必再用所有格形式,直接用名词修饰即可。
5.and改为but。依上下文可以看出:文章此处为转折关系,而非并列。
6.cross改为across。作“穿过”讲时,cross为动词,而across为介词。本句中已有动词,故在此使用介词比较合适。
7.在short前面加a,因为下文中m an为可数名词单数。
8.hairs改为hair。hair为物质名词,故没有复数形式。
9.onto改为into。“get into a car”为固定用法,表“上车”之意。
10.laying改为lying。lay意为“放置”,而lie则意为“躺”。据上下文可知:这里应取“躺”之意,故用lying。
高三英语反思课教案
课题:如何做好短文改错题-沈永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从感性学习了解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的命题特征
2、从常见考点、词法和句法让学生学会短文改错的解题思路和基本解题方法
3、从根本上提高和促进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教具:多媒体电脑、录音机
二、教学过程
第一步:投影介绍和20春季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试题,目的是为了让学舌感只管感知短文改错题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教师总结
短文改错题一般给出一篇约100个单词的短文,其中10行每行右边标有题号,要求同学们判断该行是否有错,如有错则将其改正。错误的类型主要包括语法、句法、固定搭配、行文逻辑等方面。该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也是考察同学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的流畅性。短文改错是很多同学普遍感到比较害怕的一种综合性题型。我认为这种害怕心理的产生与有些同学们还没有掌握该题型的特征和解题技巧、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有关。另外,也与同学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掌握好坏密不可分。下面,我侧重谈一下如何把握短文改错的特征和解题对策。该题的特征如下:
1、词数在100-120左右;
2、以书信、日记、记叙文为主;
3、自1995年高考以来都以第一人称为主体人称;
4、以考查学生书面表达中的常见错误为主;
5、语言背景中外皆有,以国外为主;
6、出题涉及面广,但是动词、名词的 考查较多,知识覆盖面广。
7、大小写、标点符号、语序、单词拼写一般不作要求。
8、错处每行只有一处,且不重复。
9、缺词常考虚词,如介词、冠词、不定式符号to、情态动词、助动词、连系动词等。
命题角度 考点 解题思路
名词 冠词 名词前是否缺冠词
不及物动词 介词 不及物动词是否缺介词
不定式 小品词to 不定式是否缺少了不该省的“to “
被动语态 助动词 被动语态中是否缺少了助动词be
母语迁移 词类用法 将形容词、副词或介词视作
动词使句子缺少谓语动词
固定搭配 惯用法 惯用法是否漏了不可缺少的词
10、多词常考重叠现象:
命题角度 考点 解题思路
名词 冠词 抽象名词、物质名词泛指时是否多了冠词
动词 介词 及物动词后受母语影响是否多了介词
不定式 小品词to 不定式前是否多了该省的“to ”
时间状语 介词 时间状语是否多了介词
形容词、副词 比较结构 形容词、副词比较结构中是否多了相似词
固定搭配 惯用法 固定搭配是“画蛇添足”
还有以下常见的重叠现象:
1)从属连词与并列连词的连用(although…but/because…so…);
2) 介词与副词的连用(on the way to home/sat at there);
3) 词义的重叠(return…back/enter into/repeat…again);
4) 从句中的成分重叠;
5) 不及物动词前多余的be(what was happened),
6) 否定的重叠(no one/neither/little/few…not及惯用法。
第三步、改错的基本对策:
1、常见考点
命题角度 考点 解题思路
名词 冠词 判断名词前的冠词是否误用
名词 名词的数 句中名词应该用单数还是复数
动词 动词时态语态以及主谓一致 根据上下文判断动词时态、语态是否有误、主谓搭配是否正确
非谓语动词 分词、动名词、
不定式 根据上下文判断非谓语动词是否误用
代词 人称代词的格、指代及关系代词与从句关系 1.人称代词的格是否误用
2.代词前后指代是否一致
3.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是否有误
形容词、副词 词法 判断句中形容词和副词是否混用
介词 惯用法 惯用法中介词是否误用
连词 句法 判断句中并列连词、从属连词是否误用
2、以词的角度分析
1) 动词主要查时态、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语态、非谓语动词、主句与从句的时态是否一致。
2) 代词主要查指代是否一致、it的用法、some与any及no的用法、特别是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which, that,when,where的比较。
3) 介词查搭配及容易误用的介词,如:across与through, between与among , in与on与at等介词的比较很容易混淆。
4) 形容词和副词主要查比较容易混淆的常见形容词和副词为主。例如:-ly为后缀的形容词:friendly, lonely, lovely; 形容词与副词同型:fast/early/late/hard;不同含义的副词high/highly, deep/deeply等。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的可比一致性原则最重要,它包括:(1)同类相比的原则;(2)自己不能与自己想比较的原则;(3)比较级不能修饰比较级;最高级不能修饰最高级的原则;即more或者 less不能修饰-er结尾的比较级;most或者least不能修饰-est结尾的最高级。
5) 名词主要查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查不可数名词的性质,查修饰名词的冠词的特指和泛指的比较,查主谓是否保持人趁和数的一致。
6) 连词主要查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并列连词、从属连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比较。
3、从句子的角度去分析:
1) 查主语与谓语是否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
2) 查时态是否一致;
3) 查指代是否一致;
4) 查上下文修饰语是否一致;
5) 查平行结构是否一致。
6) 查写作中容易忽视的介词及小品词。
第四步、实例分析--短文改错解析
dear mr。yang,
it was with greater pleasure that i write to congratulate 1.___________
you with the 30th anniversary(纪念)of your english teaching. 2.___________
in early 1960s,you came back hom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3.___________
and then you have devoted you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the 4.___________
chinese middle schools. in the past of 30 years, you have 5.___________
made 5 great achievements(成绩)in th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6.__________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methods. meanwhile 7.__________
you have written many advancing theses(论文). you love your 8.__________
students and you gained their respect, too. now you and your 9.__________
theses well know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ur school. 10.__________
hearty congratulation and all the best wishes to you.
yours ,
li hua
[篇章解析]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应用文,解题时要顺着文体的特点展开。书信一般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为主,常用一般时态表述;分写信目的、书信主体以及要求、问候三大部分。书信写作时特别需要注意语言礼貌。
1、was-is。本题考察时态一致性原则。首句讲的是写信人现在的心态,不能用过去时态。
2、with-on。在英文中要表示“因。。。。。。而向对方表示祝贺” 常用“congratulate sb. on sth.”的句式,属于固定搭配。
3、in的后面加定冠词th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固定表达是“in the early 1960s”。
4、and的后面加介词since。本题强调时间状语与谓语动词的时态一致性。
5、去掉of。“in the past thirty years”是“在最近三十中”的固定表达。
6、正确。
7、teachers'--teaching。“英语的教学方法”的词组是“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8、advancing-advanced。在英文中“高级的”的只有“advanced”一词,它是由过去分词转换而成形容词作定语或表语。
9、you的后面加助动词have。本句时态现在为基点,且强调过去动作对现在的影响。宜用现在完成时。
10、theses之后加连系动词are。本句缺少了连系动词之后句子结构不完整。
第五步、练习巩固
a day,we were driving to the supermarket.on the way, 1 ____ .
my husband and i saw that my 15-year-old son's bike was 2____ .
parked outside the bookstore.it wasn't tied anything.we 3____ .
were very angry because during the past year,two of his
bikes had stolen.in the name of tough love,we threw the 4 ____ .
bike into the truck and continued to head out for the super- 5 ____ .
market.several hours late,we returned home,our 17-year-old 6____ .
daughter met us at the door by a strange look as if she had 7 ____ .
seen a cat eating a bird.“mum and dad,the police were here 8____ .
when you were away,”she said.someone called at the police 9 ____
station and tell them your car's licence-plate for stealing a bike 10 ___ _.
at the parking place at the bookstore.
第六步、总结
改错的关键词是动词、连词、形容词和副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另外,要注意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做到“行句结合”;要注意语言学习中相互迁移现象(英有中无、中有英无)。总之,扎实的语法、基础知识能力 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短文改错高分的秘诀。
高三高考复习反思课评课稿
高三英语备课组
沈:今天我们讨论这节反思课。这是一节高三英语复习课,这种课型本身就是一种比较难上的课。一般来说,应该全部用英语讲解,但基于我们这样的学生的语言基础而言,用中英文结合的方法去教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傅:我认为这个课比较使用,有三大特点:
1、我认为这节课进行条块整理,先从高考短文改错的基本特征引入,再从词法和句法父母讲解高考短文改错的解题技,这样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条块,提高英语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应试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讲解的清晰,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是容量大了之后给学生的思维的时间不足,讲解的容量稍大了些,练习的容量少了一些。
3、在这堂课中,执教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单调的题型在交际和运用中进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知识点的落实效果良好,学生的回答流畅,交流没有受阻。
陈:、在这堂课中,执教教师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易于操作的特点,使题型解题方法知道课的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集体观点:课堂改进意见:
1、一堂课的容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教学节奏、欲速而不达。
2、速度要适当控制,有利于落实基础,发展能力。
3、课堂交际还需更充分一些,让学生多讲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让他们多发挥好主体作用。
4、练习宜更精练一些。
5、要增加一些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因素。
6、建议先练后讲,可能效果更好。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索教学规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5月
高三英语复习反思课教学总结
我们高三英备课组在进行高三英语反思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认真贯彻学校教科室的要求进行了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认为什么事情都是“有序而立”,计划可以体现我们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目标,是教学研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指定了详尽的备课组反思教学活动计划,研究的矿架,在第二周就确立了高三英语反思课的课题、分工和个人的具体。本备课组由备课组长沈永铭老师为主进行开课活动,课题为“如何做好短文改错”这个很实用的课题。
接着,我们三人分头备课,沈永铭老师、傅素清和陈婕老师各写了一份教案;最后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最后定稿,完成了反思教学的集体教案。
在高三英语反思公开课,即高考复习公开课中,我们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我们还吸收了其它备课组的老师和同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修改晚会曾了我们的评课稿。和这一份反思活动的总结。
我们认为,反思既是行动的研究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正是在这种从反思到问题,到计划制定,到采取教学行动,到观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使我们的英语专业化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高三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会考和高考成绩比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
反思使再行动和观察之后作出的,它既使行动研究的第一循环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就在于寻求和促进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 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文是胡适在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事,叙述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 说学生
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母亲的苦心,感悟母亲和孩子间的深厚情感。
另外,学生在组织材料和提炼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了解背景,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拓宽视野。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3.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
1. 启发提问法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2. 质疑讨论法
让学生针对课文写法与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问。
3. 运用圈点勾划信息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复述情节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读过书,却把儿子培养成北京大学的教授,她23岁上守寡,做了别人的后母后婆,却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她是严师,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学大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胡适先生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深的影响。”那么他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让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共同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板书)说明:
(二) 介绍作者及其母亲资料
你搜到哪些资料,请你说一说。
1胡适简介 (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2介绍其母:冯顺弟。
(三)检查预习
课前安排预习,针对生字词语在字形字音乃至字意上来认识生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五)再读课文
朗读课文,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着在书上圈画出来。
授课时学生可以说:学到了母亲宽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品行。学习上勤奋,做人上刚强。
那么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教子严格呢?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归纳出:“当我说轻薄的话时”和“督促我学习严格又是充满爱意”的环节时让同学找出“母亲用舌头舔眼翳”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当学生找出体现母亲温和宽容的句子时,再让学生读一读当债主除夕之夜到家讨债的部分,去体会文中平实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让学生重点读这一细节“这样过年”“从不”这几个词都体现了母亲的包容和度量。
(六)质疑探究
读过本文,你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研究。
学生针对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提出:
1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是否切题;
2写母亲对我的教导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经过讨论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写自己在别的方面没有发展机会,除了读书外,给我做人训练的就是母亲,这样顺利过渡到母亲给我的深远影响。而第二个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母亲在平时待人接物方面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可见文章字里行间对母亲饱含怀念敬爱之情。
(七)拓展交流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
母亲常常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的爱从不张扬做作,她把对你的关爱都融到你的生活细节中,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模仿文章写一个小片断。
结语: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的爱,她的榜样给我们一世荫凉,让我们在这样的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
四、创新与反思
本次课的创新设计之处在于结合文章结尾提出“母亲给了我那些影响?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从而揭示母亲性格,并且围绕母亲发生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样被串起来,从细节上分析了母亲的伟大品质。讲解时注重朗读,把握对细节的理解,给学生读书时间。
反思:胡适的文笔很有分寸,像“一丝一毫”“如果”这样的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在分析时有可能对词的分析不到位,需要课后补充。
五、板书
板书是文章的思路的归纳,整体内容把握,本课设计主要从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板书简洁,一目了然。
严以教子
母亲 宽以待人 怀念 敬爱
刚 气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
4.检验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2.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詹姆斯是谁吗?他是美国的一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的.广大读者所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了一篇短文,叫《做的对做的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情做的对做的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篇短文在选入我们的课本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新课文。(板书钓鱼的启示)
生:钓鱼的启示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师:同学们提出了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理解
师:首先我们看一下,“启示”的意思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生:启发、启迪
师:同学们真聪明!启示的意思就是启迪,启发,醒悟,觉醒,豁然开朗。
这个问题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读出这个句子。
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那为什么“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这样的启示呢?
三细读感悟
师: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作者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师:同学们说作者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那这条鲈鱼是怎样的诱惑人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是一条诱惑人的鱼?
生:“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
师:对从“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条诱人鱼,它又大又漂亮。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作者调到这条大鱼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得意
师:对,课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作者钓到大鱼时是得意的。(板书得意)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父亲看了看表,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剩2个小时。父亲为了教育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
师:对了,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剩2个小时,父亲为了教育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联系上下文,与小组同学合作、讨论,一起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急切、委屈难受、祈求、依依不舍
师:首先是急切,哪句话体现了我急切的心情?“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板书急切)之后是委屈、难受的心情。“‘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委屈、难受之后是“乞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板书乞求)最后于是在那样放回湖里的?对,“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所以最后“我”是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的把鱼放走了。
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是我做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10、11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同学们一定都注意到了这句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的还是那条大鲈鱼吗?
生:不是。“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师:不是,其实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比如: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会像我们文章的作者詹姆斯一样遵守道德规则。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本文的启示并用心记住它。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我和大家一样,深受感动,我想把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板书: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生:齐读黑板上的格言。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对文中那位父亲的崇敬之情,更为作者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而成长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感到高兴。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们必将会成为有道德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大漂亮——惊喜得意
放鱼急切——委屈——乞求——无可奈何——遗
微型课的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微型课题目为《xxx》。(0.5分钟)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声音洪亮充满教室,有鞠躬动作,表情愉快,目视评委)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大家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xx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xx》一课,开启今天的探究之旅。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新知(5分钟)
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请大家观看大屏幕),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xx页—xx页,从中你获取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进行归纳,(尽量有可以动手操作的小实验,要用手指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表达的很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好的,那位男生你来说说,做的真好,大家鼓励一下。(拍拍手)
(教师总结归纳,板书)归纳出四个知识点:(写在黑板的中间位置,左右两侧各两个,要对称工整,有一些特殊设计,最好画成思维导图形式)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夯实基础(1.5分钟)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是否掌握今天所学知识了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巩固练习,夯实基础的测试环节,请看大屏幕。
(教师提问)这位同学你来解释一下,不错,请坐。
那位男生同学你来说一下这道题目,很好,请坐。
由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掌握的不错。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进入今天的归纳总结,颗粒归仓环节。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颗粒归仓(1.5分钟)
大家畅所欲言来谈一谈,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请坐;那边那位女同学你来说一下,很好,请坐。大家总结的都很好,希望大家在课下的时候能够将它们归纳总结为思维导图的形式。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1分钟)
为了达到巩固在提升的目的,请大家看大屏幕,将以上作业完成。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愿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点燃明天的辉煌,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羽毛球教学器材》微型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羽毛球器材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专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介绍各种教学器材,让每个学生了解羽毛球知识,体验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为羽毛球的器材。羽毛球器材:场地介绍、球和球拍。本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使学生一步一步掌握羽毛球的场地长、宽、边线和端线,以及球的区分和球拍的选择。
四、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羽毛球场地、器材基本知识。
2.通过了解羽毛球器材、场地知识,建立对羽毛球器材知识要求的正确概念。
五、本课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场地的知识。
2. 教学难点:球拍、球知识 。
六、教学过程
1.认识羽毛球场地。
(一) 羽毛球标准场地尺寸
一片标准的羽毛球场地,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06.5㎡(长15米、宽7.1米),其中画线区域的主赛场标准尺寸为长13.40米,单打场地宽5.18米、双打场地宽6.10米。球场四周2米以内、上空9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场地线得颜色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得颜色。场地上得画线得宽度均为4厘米,所有场地线都是它所确定区域得组成部分。
(二) 地面
比赛场地一般采用pvc塑胶运动地板,pvc塑胶运动地板的弹性,滑涩程度适中。
(三) 灯光
比赛应在场地四周比较暗得环境中进行,因此,赛场上空得灯光至关重要。一般灯光得设计和布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炽灯泡,安装在每一球场得两侧网柱得上空;另一种是荧光灯,挂在与球场边线平行并且长度一样得地方。为避免自然光线得干扰,场馆内应挂上窗帘,场地上得照度要求达到500~750勒克斯。
(四) 羽毛球网标准
羽毛球网长6.10米、宽76厘米,为优质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纤维制成,网孔大小在15-20毫米之间,网的上沿应缝有75宽的双层白布(对折而成),并用细钢丝绳或尼龙绳从夹层穿过,牢固地张挂在两网柱之间。标准球网应为黄褐色或草绿色。网柱高1.55米,无论是单打或双打,两根网柱都应分别立在双打场地边线的中点上。正式比赛时,球网中部上沿离地面必须为1.524米高,球网两端高为1.55米。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该有缺缝。
(五) 标准场地规格图
2.认识羽毛球。
每个羽毛球规定要扎16根羽毛。最好的羽毛为鹅翎。羽毛长度要在60~70毫米之间.
3.认识羽毛球拍。
羽毛球拍一般由拍头、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一支球拍的长度不超过68厘米,其中球拍柄与球拍杆长度不超过40厘米,拍框长度为28厘米,宽为23厘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重量越来越轻、拍框越来越硬、拍杆弹性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七、小结
本节课我只要是介绍羽毛球的场地、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知识,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aunit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定语从句是本单元的语法要点,是在1-8单元已经对该语法知识有所渗透的前提下安排的。本节课话题是让学生体会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学会热爱生活;能用简单的定语从句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复合句的理解,提高其对此句式的应用能力。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本单元基本词汇,学会恰当的使用引导词that ,who
2、能力目标
1)掌握功能句“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 i love singers who can write their ownmusic.”
2)能够自如地谈论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和音乐家。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谈论对音乐和音乐家的好恶,从而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美。
三、教学重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并掌握先行词为物或者人时,引导词“that ,who ”的使用方法。
2)“prefer …to…”的用法
3)掌握有关音乐的词汇和相关的词组,能够比较流利地描述自己喜欢的音乐,运用功能句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 i love singers who can write their own music.”
四、教学难点
定语从句运用
五、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激励法。
六、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录音机(a tape recorder)
七、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
⑴ warming up
⑵ discuss: do you like music? what kind ofmusic do you know?
⑶ there aremany kinds of music such as pop ,jazz, rock……. let sstalk about the kinds of music..(多媒体出示)
⑷let ss read 1a. explain the sentences:
i prefer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better.
lyrics:the plural form is often used.
ask ss topractice in pairs then make up a short passage using the four sentences on thescreen.
2、课堂讲授
explain attributive clauses.
定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先行词是“人”时,用关系代词who引导,先行词是“物”时,用关系代词that来引导
i lov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music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a. that即可代表事物也可代表人,which代表事物;它们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时常可省略关系词,which在从句中作宾语则不能省略。而且,如果which在从句中作“不及物动词+介词”的介词的宾语,注意介词不要丢掉,而且介词总是放在关系代词which的前边,但有的则放在它原来的位置
b. which作宾语时,根据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先行词与which之间的介词不能丢
c. 代表物时多用which,但在带有下列词的句子中用that而不用which,这些词包括all,anything, much等,这时的that常被省略
d. who和whom引导的从句用来修饰人,分别作从句中的主语和宾语,whom作宾语时,要注意它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
e. where是关系副词,用来表示地点的定语从句
3、课堂练习
fill inthe blank with who that
1).i have a brother _______likes soccer.
2)tom doesn’t like movies_______are too long and too scary.
3) we prefer groups ________ play loud and energetic songs.
4) he likes friends_________ often help each other
4、课堂活动
1) askand answer in pairs:
what kind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why?
i like popmusic/classical music/jazz music/country music/dance music, etc. and tell thereasons.
2) listento four pieces of music .then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3) showseveral pictures and introduce their favorite singers ,groups and so on..
4) practice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kinds ofsongs, singers and groups.
5) listenand complete 1b,2a and 2b.
5、课堂小结
在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是“人”时,用关系代词who引导,先行词是“物”时,用关系代词that来引导。
i lov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music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who / that 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应与先行词保持一致
i prefershoes that are cool.
i like apizza that is really delicious.
i lovesingers who are beautiful.
i have afriend who plays sports.
6、作业布置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kinds of the friends they likeand dislike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本单元的功能句,而且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敢于用英语交流和表达,学习中遇到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请教,并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1.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2.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3.人教版《雨说》 教学设计
4.人教版《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5.人教版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6.人教版咏柳教学设计
7.人教版学弈教学设计
8.人教版找春天教学设计
9.人教版花钟教学设计
10.人教版花钟优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验合理分配时间带来的愉悦感,激发对合理分配时间的学习兴趣;
3、初步掌握一些合理分配时间的技巧,培养规划时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组三张彩纸,2把剪刀;1份报纸、1个高尔夫球、3个象棋、11个五子棋、一个装满沙子的彩色塑料杯、1个一次性杯子;
2、ppt制作;
3、课前微调研活动:随机找33个六年级学生完成;
4、背景音乐《平凡之路》、《夜色钢琴曲》、《蓝色天际》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我是“闹钟”人(约3分钟)
1、示范与要求:12点——举起双手;3点——举起右手、放平左手;6点——举起一手、垂下一手;9点——举起左手、放平右手。
2、开展活动,控制指令的速度。 导入主题:时间都去哪儿了。
二、体验活动:折幸运星(约10分钟)
1、导语及要求
时间能去哪儿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折幸运星”。同学们,你们会折幸运星吗?不过呢,今天,我们的活动有一些特别,请同学们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可以吗?
我们的活动将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请在5分钟之内剪出15个纸条。
注意:各组无论剪纸条速度快慢,都要在5分钟后才能开始第二部分的活动 第二部分:折15个幸运星。
(活动进行约1分钟,以时间不够为由,要求所有小组成员马上停止折星)
2、开展活动
3、思考与分享
现在,我来看看各组都折了多少个?(学生答) 有折完的吗?(学生答)
这么多小组没折完,老师这个活动安排的是不是太糟糕了?(学生答) 现在,不管活动进行得怎样,老师还是想请大家来帮我分析一下这个活动。
(1)第一部分活动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第二部分呢?
(2)老师分配活动的时间是否恰当?哪个部分需多分配些时间?为什么?
(3)在活动结束时,还有不少纸条未折成幸运星,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4)这次活动被老师弄得一团糟,你能帮我分析一下原因吗?
(5)你有没有过因时间分配不当而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经历?说一说。
4、小结
这个活动让我们明白,如果时间分配不恰当,我们的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宝贵的时间就会浪费,由此可见,学习合理分配时间是多么重要。
三、课前微调研:我最重要的10件事(约2分钟)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了。上周,老师特意在我们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33名同学进行了微调研,结果显示:学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运动、玩等,都是大家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应付这么多事情,大家也只有妥善地分配好时间,才能兼顾各方面,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快乐而又丰富多彩。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呢?老师根据我们微调研的结果,设计了一个实验。
四、实验活动:装得下吗?(约17分钟)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每组桌子上都有一些物品。假如一次性杯子的空间代表的是一段有限的时间,它能装多少东西就代表这段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高尔夫球代表着微调研结果中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学习,三个象棋分别代表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运动和玩,这10多个五子棋分别代表着吃饭、看书、睡觉、交朋友、看电视等,而绿色塑料杯中的沙子则代表了生活小事的话,你觉得这段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能做完所有事情吗?接下来我们来开展这个实验活动。
2、试一试(约5分钟)
提醒:所装东西的高度最高只能与杯口齐平。
3、答一答
(1)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现在的感受怎样?
(2)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秘诀是什么?
(3)个别小组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也竭尽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很多事情,我们看看他们没装到杯子里的是什么?这么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4)这对我们如何分配时间有什么启示吗?
4、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活动让我们发现,同样多的时间,有的小组可以安排全部的事情,有的却安排不了,这与我们分配时间的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刚才大家分享的“珍惜点滴时间”“要有优先顺序”“学会与人合作”“适当舍弃小事”等方法其实都是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小窍门。
五、实践运用:你好,我的放学时光(约8分钟)
1、导语与要求:知道了这些方法后,不如我们来“实战”一下!现在,请大家用刚才学到的管理时间的方法,给自己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制订一个规划,越细致越好。完成后,请对自己的时间分配做一下分类统计,看看自己放学后吃饭、睡觉、学习、娱乐等等都安排了多少时间,并按照所用时间的长短进行排序。
2、学生活动
(1)每人完成一份学习任务单
(2)个别学生进行班级展示,并分享他们在放学后的时间里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3、小结(略)
六、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
2、老师总结:只要对自己的时间好好规划,你就会发现会多出很多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分配好自己的时间,都能做时间的主人。
理论分析: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等。其中,同伴关系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也是其之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和顺利成长的关键和人格、性格形成的前提。初一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单一而直接的同伴交往,转到初中相对复杂而多变的人际交往状态。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应,容易引发同伴交往不适应,进而影响其生活、学习。
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多例初一学生关于同伴交往问题的案例,在进行总结、分析的前提下,我对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现状令人担忧,而造成同伴交往中人际关系不良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性格因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过于内向、敏感,性格中的“完美主义”,对朋友要求苛刻。
2.缺乏交往技能。
3.学业负担的影响:学业太差,自卑的包袱过重,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畏缩、怕受伤害,不愿与人交往。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心高气傲,也容易“鹤立鸡群”,“知音”难觅。
4.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使有些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偏见,交朋友挑三拣四,有很强的小团伙意识,也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范围。
鉴于以上因素,我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心理辅导活动课,针对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进行交往意识的培养和技巧训练。
教学目标:
(一)认知
使学生认识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知道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二)情感
能够乐于、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体验有效沟通带来的乐趣、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行为
学会认识并分析自己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能够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他人和自身同伴交往所存在的问题,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方法:
游戏、心理剧、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室内学生位置按照预先安排好的6*8的分组排位就坐。
多媒体课件。
放置案例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心有灵犀
1.指导语:
你试过与别人之间“心有灵犀”的感觉吗?你跟朋友之间有过异口同声的默契经历吗?今天,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你与朋友间的默契程度。
要求:
与搭档面对面坐好,左手置于身后,右手四指勾握,大拇指顶住,闭上双眼,不准出声。当教师说停止交流的时候,也要保持这样的状态。
2.教师导语:
现在请用大拇指来交流确定,双方哪位为帽子,哪位为袜子。给大家5秒的时间予以确定。
交流
3.结束语:
停止交流,现在请大家将双手置于身后,同样不可以说话和睁开眼睛,现在请认为自己是左的同学举手。
双手不要动,睁开眼睛。
看,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
4.分享:
刚才游戏进行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游戏中,你们是怎么沟通的?
学生回答
二、女生小阳的故事
1.过渡语:
看来,我们有时候总会与自己的朋友意见相左,甚至各执己见,有时候也难免出现矛盾和不愉快。
前几天,女生小阳就遇到了一件令她郁闷至今的事情。(配音乐)
女生小阳的故事:
我是女生小阳,虽多愁善感却善良可爱,小学时,我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大家都愿意来找我聊天,我也从来都不用愁没有朋友。
时间过得很快,快乐的童年已离我越来越遥远了。现在,我已经是位初中生了。在新的时期里,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可是事情却没有我想象地那么顺利。由于我不会主动交往,所以一个学期结束了,我还是形单影只。同学们成群结队地从我面前走过,我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他们远去,仿佛我是生活于另一个世界之中。
最近,我感觉大家都用奇怪的眼光看我,他们似乎在说我的什么事情。当我想加入的时候,他们却根本无视我的存在。而我也不知该怎样去面对他们。
这几天,因为这件事情,我一直很郁闷。尽管外面艳阳高照,可是我的世界却阴雨绵绵。早上醒来,想到又要去学校面对这些,我想到的只有:逃??
(音频播放)
2.分享:
小阳怎么了?
她为什么会这样?
3.方案讨论:
如果你是小阳,你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4.追问:
如果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同学,作为同学,你会怎么做?
个别发言
三、人际攻略
过渡语:
小阳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理出了问题的头绪,可是在人际交往的路上,她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所以,她今天同时也希望向大家请教一些同伴交往的技巧。
每个小组拿出信封里的纸,请大家根据纸上所提供的人际交往情境,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然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表演或者说明分析。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信封,每个信封内装有一个情境。各组根据情境实际内容进行排演,再到台上进行表演。
情境:
1.(赞美——真诚)运动会上,小a夺得了100米跑的冠军,并且打破了学校的记录。周一回到学校,同桌的小b很想赞美一下小a,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2.(道歉——关注)昨天小a误会小b把他的书藏起来,当时还说了几句重话。今天小a发现书原来就在自己的抽屉里,他想跟小b道歉,却不知该怎么说?
3.(关心——真诚)小a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伤心的哭了。旁边的小b看了也高兴不起来了,他该怎么办呢?
4.(倾听——关注)小a今天心情很不好,总是闷闷不乐,善良的小b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该怎么办呢?
5.(微笑——真诚)小a转学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也渐渐认识了班里的同学。今天,走在大街上的他忽然看到一位班里一位不是很熟的同学小b正迎面走来,怎么办呢?
6.(善意的提醒——关注)小a以前的学习成绩很差,行为习惯也不怎么好,经常违反纪律。最近,他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还是经常违反纪律。小b是他的好朋友,很想帮助他,提醒他,那么他要怎么说呢?
7.(提出合理的要求——自我表达)小a平时十分爱看书,最近小b买了一本新书,这本书刚好是小a很想看的。他很想向小b借,可是又怕小a不愿意借,他该怎么向小b提出借书的请求呢?
学生讨论
技巧展示
(当一个小组表演或者说明之后,教师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是什么交往技巧,请学生归纳。最后一个情境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过渡语:
刚才大家展示的这些技巧都很实用,那这七个情景都体现了哪些沟通技巧呢?
请学生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来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
展示归纳
四、真心力量
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朋友之间良好的沟通具有无穷的力量。要成为真心朋友,就要从沟通做起。你知道朋友之间哪些沟通可以带来无穷的力量吗?
学生回答
屏幕呈现
沟通的无穷力量来自于朋友之间的真诚与关注!
用真诚与关注架起沟通的桥梁,释放真心的力量,因为桥的另一端是你的伙伴!
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名为《朋友》的诗歌,体会真心朋友的幸福。
朋友
朋友是春寒料峭中的新绿给我带来生机和活力
朋友是酷夏的清凉茶
给我开启一份清凉与快乐
朋友是秋风瑟瑟中的披风为我送来默默的守护与关怀
朋友是冬雪迷漫时的暖阳给我浸入温暖和希望
朋友
你是我四季中的调剂生命旅途中的圣者因为有你
我能笑着面对生活因为有你
我能跃过沟壑
走向光明
朋友
我亲爱的朋友!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理论分析: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等。其中,同伴关系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也是其之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和顺利成长的关键和人格、性格形成的前提。初一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单一而直接的同伴交往,转到初中相对复杂而多变的人际交往状态。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应,容易引发同伴交往不适应,进而影响其生活、学习。
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多例初一学生关于同伴交往问题的案例,在进行总结、分析的前提下,我对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现状令人担忧,而造成同伴交往中人际关系不良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性格因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过于内向、敏感,性格中的“完美主义”,对朋友要求苛刻。
2.缺乏交往技能。
3.学业负担的影响:学业太差,自卑的包袱过重,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畏缩、怕受伤害,不愿与人交往。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心高气傲,也容易“鹤立鸡群”,“知音”难觅。
4.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使有些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偏见,交朋友挑三拣四,有很强的小团伙意识,也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范围。
鉴于以上因素,我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心理辅导活动课,针对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进行交往意识的培养和技巧训练。 教学目标:
(一)认知
使学生认识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知道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二)情感
能够乐于、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体验有效沟通带来的乐趣、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行为
学会认识并分析自己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能够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他人和自身同伴交往所存在的问题,掌握几种同伴交往的技巧。
教学方法:
游戏、心理剧、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室内学生位置按照预先安排好的6*8的分组排位就坐。 多媒体课件。
放置案例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心有灵犀
1.指导语:
你试过与别人之间“心有灵犀”的感觉吗?你跟朋友之间有过异口同声的默契经历吗?今天,我们就首先来看看你与朋友间的默契程度。
要求:
与搭档面对面坐好,左手置于身后,右手四指勾握,大拇指顶住,闭上双眼,不准出声。当教师说停止交流的时候,也要保持这样的状态。
2.教师导语:
现在请用大拇指来交流确定,双方哪位为帽子,哪位为袜子。给大家5秒的时间予以确定。
交流
3.结束语:
停止交流,现在请大家将双手置于身后,同样不可以说话和睁开眼睛,现在请认为自己是左的同学举手。
双手不要动,睁开眼睛。
看,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
4.分享:
刚才游戏进行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游戏中,你们是怎么沟通的?
学生回答
二、女生小阳的故事
1.过渡语:
看来,我们有时候总会与自己的朋友意见相左,甚至各执己见,有时候也难免出现矛盾和不愉快。
前几天,女生小阳就遇到了一件令她郁闷至今的事情。(配音乐) 女生小阳的故事:
我是女生小阳,虽多愁善感却善良可爱,小学时,我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大家都愿意来找我聊天,我也从来都不用愁没有朋友。
时间过得很快,快乐的童年已离我越来越遥远了。现在,我已经是位初中生了。在新的时期里,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可是事情却没有我想象地那么顺利。由于我不会主动交往,所以一个学期结束了,我还是形单影只。同学们成群结队地从我面前走过,我却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他们远去,仿佛我是生活于另一个世界之中。
最近,我感觉大家都用奇怪的眼光看我,他们似乎在说我的什么事情。当我想加入的时候,他们却根本无视我的存在。而我也不知该怎样去面对他们。
这几天,因为这件事情,我一直很郁闷。尽管外面艳阳高照,可是我的世界却阴雨绵绵。早上醒来,想到又要去学校面对这些,我想到的只有:逃? (音频播放)
2.分享:
小阳怎么了?
她为什么会这样?
3.方案讨论:
如果你是小阳,你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4.追问:
如果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同学,作为同学,你会怎么做? 个别发言
三、人际攻略
过渡语:
小阳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理出了问题的头绪,可是在人际交往的路上,她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所以,她今天同时也希望向大家请教一些同伴交往的技巧。
每个小组拿出信封里的纸,请大家根据纸上所提供的人际交往情境,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然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表演或者说明分析。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信封,每个信封内装有一个情境。各组根据情境实际内容进行排演,再到台上进行表演。
情境:
1.(赞美——真诚)运动会上,小a夺得了100米跑的冠军,并且打破了学校的记录。周一回到学校,同桌的小b很想赞美一下小a,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2.(道歉——关注)昨天小a误会小b把他的书藏起来,当时还说了几句重话。今天小a发现书原来就在自己的抽屉里,他想跟小b道歉,却不知该怎么说?
3.(关心——真诚)小a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伤心的哭了。旁边的小b看了也高兴不起来了,他该怎么办呢?
4.(倾听——关注)小a今天心情很不好,总是闷闷不乐,善良的小b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该怎么办呢?
5.(微笑——真诚)小a转学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也渐渐认识了班里的同学。今天,走在大街上的他忽然看到一位班里一位不是很熟的同学小b正迎面走来,怎么办呢?
6.(善意的提醒——关注)小a以前的学习成绩很差,行为习惯也不怎么好,经常违反纪律。最近,他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还是经常违反纪律。小b是他的好朋友,很想帮助他,提醒他,那么他要怎么说呢?
7.(提出合理的要求——自我表达)小a平时十分爱看书,最近小b买了一本新书,这本书刚好是小a很想看的。他很想向小b借,可是又怕小a不愿意借,他该怎么向小b提出借书的请求呢? 学生讨论
技巧展示
(当一个小组表演或者说明之后,教师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是什么交往技巧,请学生归纳。最后一个情境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过渡语:
刚才大家展示的这些技巧都很实用,那这七个情景都体现了哪些沟通技巧呢?
请学生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来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 展示归纳
四、真心力量
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朋友之间良好的沟通具有无穷的力量。要成为真心朋友,就要从沟通做起。你知道朋友之间哪些沟通可以带来无穷的力量吗?
学生回答
屏幕呈现
沟通的无穷力量来自于朋友之间的真诚与关注! 用真诚与关注架起沟通的桥梁,释放真心的力量,因为桥的另一端是你的伙伴!
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名为《朋友》的诗歌,体会真心朋友的幸福。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there be结构所表达的意义。
2.掌握there be结构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基本句式。
3.掌握there be结构的回答方式。
二、重点难点
there be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方式。 there be句型和havehas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
(一)、there be构成
there be ...句型,表示的是“某地或某时有某人或某物”,其结构为there be(is,are,was, were ) 某物/某人 某地/某时。
(二)、there be结构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各种句式。 (1)肯定式
there is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在那条路上有一个超市。
there was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last year.去年在那条路上有一个超市。
there a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
there we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last summer.去年夏季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2)否定式
there be句型否定句式的构成和含有be动词的其它句型一样,在be后加上“not”。例如:there isn`t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在那条路上没有超市。
there wasn`t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last year.去年在那条路上没有超市。
there aren`t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没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
there weren`t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last summer.去年夏季没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
(三)一般疑问句:there be结构的一般疑问句变化只需把be动词移到句首,再在句尾加上问号即可。例如:is there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那条路上有超市吗?
are the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有很多人在这里度假吗?
was there a supermarket on that road last year ?去年在那条路上有超市吗?
were there many people here on vacation last summer?有很多人去年夏天在这里度假吗?
四、注意事项:
1. there be句型中be动词的'形式要和其后的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如果句子的主语是单数的可数名词,或是不可数名词,be动词用“is”“was”。例如:there is a basketball in the box.
箱子里面有一个篮球。
there is a little milk in the glass.瓶子里面有一点牛奶。
如果句子的主语是复数名词,be动词就用“are” “were”。例如:
there are many birds in the tree.
树上有很多小鸟。
there were many people in the street yesterday.昨天街道上有很多人。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作主语,be动词要和最靠近它的那个主语在数上保持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近原则”。例如:
there is an orange and some bananas in the basket.
篮子里面有一个桔子和一些香蕉。
there are some bananas and an orange in the basket.
篮子里面有一些香蕉和一个桔子。
2. there与be中间可插入一些表推测的情态动词、表时态的短语和一些动词短语(如和将来时be going to will、现在完成时havehas pp. 、used to结构等连用,注意其构成形式,这一内容在我们日常练习中经常出现错误,是一难点,也是历年中考试题中的一个考点.)。例如:
there must be a pen in the box. there happened to be some money in my pocket. there is going to be a meeting tonight. there has been a big tre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there used to be a church across from the bank.
3. there be句型和havehas的区别:there be句型表示“存在有”, havehas表示“拥有” “所有”,两者不能同时使用.例如:
桌子上有三本书. there are three books on the desk.我有三本书. i have three books.
五、练习: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1. there isn’t _____water in the glass. let’s go and get some. a. many b. lots c. any d. some 2. there ___a lot of news about zhang ziyi on tv last night. a. was b. had c. is d. were 3. there ____ many changes in the village recently. a. is b. are c. have been d. to be 4. ---there _______a lot of meat on the plate. would you like some? ---just a little, please. a. is b. are c. am d. be
5. there _______ some books, a ballpen and a ruler on the desk. a. is b. are c. have d. has 6. there _______ a ballpen, a ruler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 a. is b. are c. have d. has 7. there is a boy _______at the door. a. stand b. standing c. stood d. is standing 8. ---_______is in the house? --- there is an old women in the house. a. what b. whose c. who d.which 9. there used to be a tower here, _____? a. usedn’t it b. used there c. didn’t it d. didn’t there 10. there ____a meeting tonight.
a. is going be b. is going to have c. is going to d. is going to be key 1-5 cacab 6-10 abcdd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量较大,需要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不少,但同时一般现在时是我们所接触的第一个时态来讲不是太难。且我们从刚接触英语就是一般现在时,其中的很多知识结构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应用,这也为我们本堂课降低了些难度。对于本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符合新课标要求。
2、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的特点,任用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从听、说、读、写、练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当堂检测,突出了评价的作用,采用老师评价、生生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本课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
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12.《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
二、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初略地读了课文,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可以)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丽热情好客。
2.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龊献鳌⑻骄(不懂的问题)鱿嗷テ兰邸(以小组为单位)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6.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四、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草原》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丝绸之路
{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说课)]
《中国石拱桥》
课文内容分析:《中国石拱桥》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情分析:《中国石拱桥》作为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系统学习说明文的首篇文章,这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从纵向看,学生小学已经接触过说明文,掌握了关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基本的知识,从横向看,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平时写作都以记叙文为主,对说明文的学习和运用还是比较陌生的,并且觉得说明文比较枯燥,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有一定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定教,创设情境、灵活采用学习方法激发积极性并锻炼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筛选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和说明,理解文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的写作要点。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
教学创意:《中国石拱桥》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阶段第一篇说明文。本课的设计思路是:1.通过小组探究、模拟导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答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理解。2.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怀。3.通过补写现代石拱桥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由课内到课外,由古代到现代,由知识到人文,由学习到实践,希望能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赏桥,了解桥之义
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桥”是什么吗?(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二、说桥,领悟桥之理
学生活动:本文约1700多字,请大家用三分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再组合文章的关键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③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不少石拱桥。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个思考角度:
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②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谨,但是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③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④从说明结构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那么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三、游桥,欣赏桥之美
学生活动:这么多例子里面,作者将赵州桥和卢沟桥重点介绍,那么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两个导游小组,组员进行如下分工:
①说明图绘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
②导游词整理:根据课文内容,大体按照以下格式有条理地梳理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可在书中相应位置批注。
如:历史悠久——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左右,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③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两个组分别派代表上来在黑板上边画图边介绍这座桥)
四、布置作业
①请在积累本上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②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③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请课下批注,并交流。
第二课时
一、比桥,体会桥之情
学生活动:看【积累拓展】五的材料(一),与文中第6—8自然段对比阅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明确:《中国桥梁史料》选段集中介绍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课文则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因为《中国桥梁史料》是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
二、写桥,领略桥之韵
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贵州省罗甸县大小井特大桥即将在今年建成,当地人民都非常开心,其中有个同学想把这座桥补写到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里,以此告慰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的在天之灵。在准备写作的过程中,这个同学产生了疑问,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学生活动:看链接资料,想想大小井特大桥适合补写到《中国石拱桥》里吗?为什么?
补充资料:大小井特大桥资料及图片
【资料一】:大小井特大桥的简介
大小井特大桥始建于6月29日,工期38个月,全长1.5公里,主桥主跨为450米,6月30日横跨在贵州省罗甸县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桥顺利合拢,大小井特大桥是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关键性工程,是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全桥共58个吊装节段,节段净吊重达160吨。桥台所在山坡峰顶与河底相对高差约250米。上百吨重的节段被一节一节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后再精确移动到位拼结起来合龙。
【资料二】:大小井特大桥的施工环境
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大跨度钢管拱桥和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大小井特大桥结构、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大桥拱座施工现场地形陡峭,边坡开挖高度高,开挖方量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难度大,拱脚预埋件安装精度要求高。缆索吊机安装施工主塔拼装高度高,主索安装跨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主拱安装施工拱肋纵向运输距离长,吊装重量大,主拱对接精度、线形及高程控制要求高,主拱悬拼施工时间长,斜拉扣挂施工难度高。山区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难度高,混凝土顶升高度高。
同时,大桥本身也将成为当地景区的一道风景线。大小井特大桥建在布依族居住的大小井风景区。景区河水碧绿清澈,两岸古榕参天蔽日,翠竹亭亭玉立,农田阡陌纵横。还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秘莫测的天坑。已合龙的大小井特大桥,与景区相互衬托,遥相呼应,成为景区又一道风景线。远处观望大桥,整个大桥犹如一座“天桥”。桥梁建设者们在“空中”修起了“天路”,在“天路”上建起“天桥”。
【资料三】:大小井特大桥的修建意义
该桥是贵州本地企业完全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桥。大桥预计8月全部竣工,年底实现通车,通车后从平塘县到罗甸县只需1个小时,比走省道快2个小时,对打通贵州的“断头路”,加快黔南地区横向连接运输大通道的形成,加快贵州建设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助推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有着重要意义。
明确:材料选择符合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可以补充进去。
学生活动:试着将大小井特大桥补写进课文里。之后选一篇代表习作集体修改、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取舍链接资料,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进行片段写作,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三、寻桥,领略桥之新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石拱桥建设的无数奇迹。以茅以升为代表的现代桥梁专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新局面。今天,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当代桥梁建设者们,不断开创新的造桥技术、刷新桥梁建设的世界记录,大小井特大桥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还有更多创新的桥梁工程等着我们去了解、介绍和赞颂。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观看纪录片《超级工程2》第二集《中国桥》,搜集20中国新建大桥的相关资料,试着再给其中的一类或一座桥写一段说明文字。
初中人教版语文学期教学设计3
《愚公移山》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既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又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既要胸怀大志,敢于实践,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2.能结合诵读加深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3.能结合文本内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判断力。
教学重点: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
教学创意:
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利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学生积累,感受寓言魅力。
(一)学生回顾之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寓言故事。
(二)结合这些寓言故事,同学们觉得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寓言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小到大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寓言故事。教师可以从回顾此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引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回顾。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确,老师不多讲解,为下面对寓言故事特点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诵读全篇,读准课文。
1.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2. 采用指读、男女生分开读等方式读课文,师生交流从而进一步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两环节是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读准字音,使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三、疏通课文内容。
1. 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教师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适时讲解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所提问题为:
1)北山愚公多少岁?年且九十(讲解“且”)
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讲解“方”“仞”)
3)有多少人参加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讲解“遂”“率”“荷”“叩”“箕畚”“尾”“京城”“孀妻”“遗男”“始”“龀”)
4)对愚公移山有人反对吗?愚公是如何反驳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讲解“止”“甚矣,汝之不惠!”“以”“曾不”“毛”“虽”“穷匮”“苦”)
5)愚公最后把山挖掉了吗?操蛇之神闻之,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讲解“惧”“已”“感”“负”“朔”)
3.学生质疑,把课文中不会翻译的字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热情,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至于倍感枯燥。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使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分析愚公之“愚”、智叟之“智”
1.齐读课题《愚公移山》,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主要信息?
明确:人物和事件
2.围绕“愚”可以组词。愚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愚蠢的老人。(板书:愚)
3.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他愚蠢的内容,并适时回顾重点字词的含义。
明确:1)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讲解“方”)
2)年迈:年且九十 (讲解“且”)
3)器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讲解荷、箕畚)
4)援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追问几个人帮助他?四个人)
5)路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追问哪个字最能体现?讲解“易”、“始”)
ppt出示:山高、年迈、器陋、援寡、路遥
4.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老人,文中还有一个老人,他叫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智叟的“智”呢?
ppt出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明确:概括能认清“自身的年迈和山高”(板书:智)
5.智叟说这番话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嘲笑
6.句子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智叟这种嘲笑的态度?
明确:“笑”神态描写直接表现态度;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你太不聪明了,智叟开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问增强嘲笑的语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嘲笑的态度。
7.同桌互相交流,学生读出嘲笑的态度,老师朗读指导,互评。
8.智叟为什么会嘲笑愚公?明确:因为愚公自不量力
9.小结:由此可见,愚公愚在自不量力,智叟智在着眼眼前,认清现实(板书:认清自我 着眼眼前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围绕愚公“愚”、智叟“智”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老师要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字词和写作方法上咀嚼文字,并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指导。)
三、理解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1.作者称呼两位老人一位“愚公”、一位“智叟”,“公”:对上了年纪男子的尊称。叟:年老的男人。从称呼上明显感到作者对愚公的态度更加的尊敬。为什么作者对愚公更加尊敬呢?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内容,勾画出体现愚公形象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学生小组交流
明确: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不畏困难)。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敢于实践)
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发展的眼光)
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坚持不懈 敢于实践)
5)年且九十 (造福大众)
2.这样的愚公还愚蠢吗?出示“智”的中西方理解。
【ppt出示】
智:《说文解字》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矢,即是箭。口即是口。“知”为“说的准”、“一语中的”。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
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
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3.结合“智”的含义,你觉得愚公还愚蠢吗?学生明确:他是一位智者
4.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内容,仿照例句写下你认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全班交流。
例如:
愚公是一位智者,因为他召集家人共同谋划,既发现移山的困难,又敢于面对困难。
5.这时与智叟“着眼自我 认清现实”的智相比,愚公的智则是?
明确:放眼未来 敢于实践(板书)
6.小结:与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的“智”只能是?学生说出:小聪明 (板书)
【ppt出示】小聪明产生于头脑,大智慧来源于心灵;小聪明体现于表面,大智慧深藏于内心;小聪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则淡泊宁静;小聪明多有才无德,大智慧则德才兼备。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是本课的难度所在。通过对“智”中西内涵的讲解,让学生发现愚公其实是一位智者。让学生仿写例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在与智叟“智”的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大智慧”和“小聪明”的不同,从而加深对愚公人物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老师小结
1.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你还想到了哪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物?
明确:
商鞅是法家代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超前理念;
刘彻变古创新,外儒内法的治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文明历第一个封建集权王朝——秦朝;
孔子是儒家代表和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2.小结:他们用智慧成就了中华文明。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放眼未来”,希望同学们向愚公一样既要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大智慧”,让学生对“大智慧”的理解从概念化到形象化。
教学内容
教科书2页~9页。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疑点
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学习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
2.了解两篇新闻的背景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的幻灯(见练习设计)。
◆学生准备
1.搜集几则新闻,准备在课堂上讲述。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x k b 1 . c o m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创建情景,导入(约________分钟)
二、朗读第一则新闻,对文章产生整体认知(约________分钟)
三、理解第一则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约________分钟)
四、分析本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初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约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1~2句)
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3~16句)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约________分钟)
二、讨论课文的写作特点(约________分钟)
三、导入第二则新闻(约________分钟)
四、解析课文结构.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本文写作特点:
依时叙事,
详略得当,
叙议结合,
去粗取精,
语言精炼。
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疑难字词练习(约________分钟)
二、课堂练习(约________分钟)
三、作文(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疑难字词:突破 溃退 击溃 顽强 阻遏 逃窜
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的一次。
(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
(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辅导练习提示:(1)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让学生探讨出几个标题。
2.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辅导练习提示:先区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找出议论的语句,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法探讨
1.因本课所选两篇新闻皆是战争题材,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外,还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特点。抓住新闻的特点,就要分析每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写作特点和它的六要素。讲解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由于这两则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离今天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教学时对背景资料加以介绍就尤为重要。在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渡江战役的情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需要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对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情况要重点介绍。当学生对背景资料有了了解之后,课文中相关内容理解起来就较为容易。
参考资料
新闻,又叫消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电视、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个五部分组成。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通常用来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它就是新闻的导语。导语的后面就是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的有无视内容而定。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就是新闻的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页~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疑点
这篇小说怎样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
2.复印该篇文章作者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学生准备
1.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约______分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约_______分钟)
三、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一、整体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约________分钟)
二、人物性格难点研究(约________分钟)
三、指导完成练习(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2.疑难字词:
退却 编算 挂花 飒飒 丢人现眼 张皇失措
练习设计
1.分析下列景物描写的语句,掌握其写法及在文中所起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展。
辅导练习提示:景物描写分析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体会作者优美的语句(包括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是指出该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作用。
2.拿该文与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辅导练习提示:将《荷花淀》的复印件发给学生,对“荷花淀派”稍作介绍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受,不必作过多讲解。
教法探讨
1.传奇色彩是这个英雄故事的特色,不管是揣摩写作还是理解内容,都要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传奇”为切入点来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因而不必在上面下很多功夫,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一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来可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勇敢向上的优秀品质。
参考资料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4月6日生。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20页~28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2.把握作者感人致深的写作手法。
3.通过揣摩语句,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体会主人公对同志深厚的爱,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写作手法感人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3.揣摩语句,体会其意蕴。
◆难点
作者的写作手法之所以感人的原因。
◆疑点
文中的外貌及动作描写是如何揭示人物心理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阅相关资料,了解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疑难词语。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约________分钟)
二、完成课后习题一(约________分钟)
三、分析人物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约________分钟)
四、课堂练习(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体会老妇人的感情:
看炮火连天 想老妇人不顾生死
看年老体弱 想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看保护遗体 想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看烛光闪烁 想老妇人奉献的感情
练习设计
阅读文章“她穿过方场,到了……她在旁边坐了下来。”完成下列题目:
1.从文中摘出关于“她”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分析它们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描写外貌的一句是什么?
3.“她在旁边坐了下来。”揣摩此时老妇人的心理。
辅导练习提示: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只是给予指点。(3)可以让学生口述,不必用文字表达。
教法探讨
1.这篇文章非常感人,读之让人心灵为之震颤,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采用何种手法来得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本文有许多意味深长的语句,意蕴十分丰富,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在具体方法上可灵活处理,可先让学生提问,教师与学生逐一探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29页~32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展示图片,介绍背景资料及作者,导入课文(约______分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知识(约________分钟)
三、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从中分析作者的感情和品质(约____分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1.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练习设计
1.结合句意,写出下边句中加粗词语的同义词。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辅导练习提示:在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前,先向学生讲解反语的作用,提醒学生在回答这道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不要仅从词的表面意思来作答。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只有更好,不应作硬性规定。
教法探讨
1.中国是被掠夺的对象,中国人控诉侵略者是理所当然,然而作者雨果作为侵略国的一员,却能如此仗义执言,可见其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这些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重点体会。
2.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雨果为何将焚烧圆明园作为抨击侵略者的切入点?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对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加以介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雨果。
参考资料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使这个人类文明的奇迹毁于一旦。
三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 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
(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这三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
师:利用胶片展示完整方案。
结论: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
师: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 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
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
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 物质溶解度大。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总结。
3、溶解度曲线。
师:用胶片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
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 溶解度为110克。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初中人教版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物质的溶解性》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1单元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节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绍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和温度的关系说明了物质在一定溶剂和温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以此得出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线——包括回执溶解度曲线、分析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区别、体会列表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导学生体检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简单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并结合有关汽水的讨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密切相关。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基于溶液在化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认识溶液。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本节学习中所需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等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对溶解度概念的运用时忽略条件;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难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教授法等。本节课主要是实验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概括总结等基本环节循序渐进学习本节课。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上一节课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室温、10ml水)制得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大家知道了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现在请大家考虑:什么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然后,我们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悬疑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探究的热情。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教师提问不同的物质在同一份水中溶解的质量是否相同?向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硝酸钾、熟石灰,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固体的溶解。注意不变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如何控制,让学生们边做实验边思考。然后再引导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呢?有学生可能回答温度,然后再问如何操作?学生们能够说出方法:即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然后按大家提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蒸馏水各5克、硝酸钾、熟石灰各准备了一克完成实验一;实验二中准备了5克蒸馏水,2克硝酸钾。仪器、药品先检查是否齐全,然后开始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硝酸钾全部溶解,熟石灰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物质的种类不同,他们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不同。实验二中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能增加硝酸钾的溶解限量。从而得出溶解度的概念,要强调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灵活拓展教材实验探究2-3,设计为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不断被追问下不断被调动思维,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不断反思改进实验设计,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2)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应用
学生自行看课本上的溶解度曲线图,然后讨论回答观察到的信息:①能找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③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何变化;④两物质相交的点表示同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老师设置问题,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让学生即学即用,灵活运用。老师再次强调: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让学生观察冷却后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已有固体析出,这是什么结晶?与海水晒盐的蒸发结晶有什么不同?比较得出结晶的不同方法:一个是改变温度,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一个是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还有一种是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的物质,如ca(oh)2。
(3)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想出办法。
第三环节:深入学习,巩固提高
知识点1:溶解度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把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10g nacl可溶解在100g水中,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10g
c、20℃时18g nacl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 nacl的溶解度为18g
d、20℃时136g 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nacl,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知识点2: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a )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甲物质的溶解度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准确、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做课后练习题。
七、说板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四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分组画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总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规律能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对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其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进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合作,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坐标纸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分组操练尝试教学法 精选部分习题,巩固有关知识。
七、教学过程:
1、课前复习
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2、抛砖引玉导入课题
3、讲授新课
a、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 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四个前提条件。
(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态以及溶解物质的质量单位要规定好这四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完整方案。
结论
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
师: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 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
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
b、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 物质溶解度大小,即可衡量溶解性强弱。具体方法如何呢?
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总结。
c、溶解度曲线。
师:用多媒体展示固体溶解度数据。
生:分组画出溶解度曲线,并上台展示然后总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从中得出规律性结论。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d、气体溶解度
结合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回答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并讨论影响因素。
4、能力拓展:
5、课件展示本节所学内容:
6、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固体溶解度
1、定义:前提条件:①定温 ②100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④溶解溶质质量。
2、固体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与温度的关系
4、溶解性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活动与探究”引出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分析讨论理解了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条件,会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引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一个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
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
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
呢?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操作 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
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
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
制地溶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
一、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
溶解? [讨论] [学生发言] [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
质”四个字) [提问]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投影板书]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
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
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上述练习答案] 1.取少量此蔗糖溶液,加入少量蔗糖,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2.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 3.不正确。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
溶解。
[提问]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讨论] [结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学生可能想不到改变溶质的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上述两个活动探究的前半部分:不断加溶质直至不再溶解) [提问]“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
盾吗?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
的变化。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教师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
互转化。
[升华]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生活就会更美好。 [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
质。
[板书]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投影练习]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案]温度升高后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
液。
[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作业]习题1 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
液叫做(这
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teaching procedures
pre-task
a. greetings
hello, everyone. i’m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no. 4 middle school. my name is han guili. you can call me miss han. today i’m going to be your english teacher.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10 section b together. 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stand up, please. 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today? i’m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b. explain “resolution” by listening to a song.
we all know new year is coming. today i have a gift for all of you.do you like music? great. let’s enjoy it together. if you can sing it, you can follow it.(在听歌时教师板书课题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b )
do you like the gift ? i’m happy to hear that . i’m going to learn it next year and then i’m going to sing it for you.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e? this is my new year’s resolution. “resolution” are you clear? follow me ,please. “resolution” from group 1to 6. “new year’s resolutions” from group 1to 6.(同时板书resolution new year’s resolutions)
(设计意图:通过新年礼物--周杰伦的歌曲“稻香”引出主题。歌曲具有时代气息,内容激励学生心存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now let’s look at some new year’s resolutions.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discuss in groups. first translate and then read them. the others follow him or her.go! are you ready? volunteer. (叫几名学生回答,学生领读时教师写板书instrument最后教师领读生词instrument)now we have known the meanings of the resolutions. please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resolutions. answer it together. let’s check the answer.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翻译短语并由学生领读。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小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图片与短语的搭配有助于学生对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c. now let’s guess some famous people’s resolutions. look! who is it? what’s his resolution? guess.(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can right it on the blackboard. volunteer. (学生写板书时教师问)what is he going to do ? answer it together.(这一步骤共五幅图片采用相同的方式训练学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趣味性强,对学生有吸引力。通过对名人决心的猜测,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练习了对第三人称一般将来时的提问与回答。)
while-task
a. now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for example, (ask one studen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 sounds interesting. i’m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are you clear? go! are you ready? the more pairs the better in a group. volunteer. the last pair. which group has the most pairs?(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 come on boys and girls . 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对话练习,使学生能更熟练的掌握一般将来时的问与答,而且对话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给获胜组贴一个笑脸,既鼓励了获胜组又激励了其他组。)
b. let’s use the resolutions to make up a play. look at some festivals here.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m and then make up a play in groups.the group leader should say your choice. go! ready? volunter.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i think you are all great.(给每一组贴一个笑脸)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编剧并表演出来。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每组一个笑脸,既是对他们积极参与的表扬,又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
let’s 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activity 2a. let’s answer it together.are you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you are great. activity 2b.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 who can answer it? (叫几名学生回答)are they right? let’s check the answer. yes, they are right. who is right? put up your hands. ok. put down your hands. if you are not good at listening, please practice it after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听力练习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短语和句型的理解。2a听力部分较简单,适合总体检查。2b听力部分较难,可对学生答案进行抽查,再总体核对并进一步说明。)
post-task
a. now let’s have a pk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like this .(ask one studen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this student answer it and ask the next one and go on .the fastest group is the winner. go! ready?which group wants to be the first one? (用记时器为每一组记时)which group is the fastest ?(给获胜组一个笑脸)let’s learn from them.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说的流利程度,并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荣誉感。有竞争有趣味,学生都乐于参与。)
b. discuss in groups. 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in the new year? the group leaders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and then report it for us.go!ready? volunteer.(每组组长到前面来报告)
great! i hope your resolutions can come true in the new year. a good plan is a good start to success. and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let’s work hard togther, and get good grades. come on , boys and girls.
(设计意图:通过对怎样提高英语的讨论,同学们之间都了解了各自的决心,并为之而努力。最后教师用恰当的谚语来鼓励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c. sum up .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先由学生总结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d. homework :clean and green
imagine you work for your city . it’s your-job to make it clean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think of a six-point plan.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vocabulary
1.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engineer, pilot
2.computer science, dream job, grow up, move to, fashion show, retire, save
3.resolution, get good grades, get a part-time job, make more friends
b.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his un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period 1 listen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1.professional, acting, take lessons, every day
2.computer programmer, engineer, baseball player, pilot, actor, actress, artist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ays they already know to talk about future events. for example:
☆where are you going next week?
i’m going to my grandmother’s house next week.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m staying for a week.
☆what are you doing on saturday?
i’m playing tennis all day.
task 2 circle the –ing in each sentence. say, we use ing words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going to happen in future. we are sure these things will happen.
step 2 key vocabulary
task 1 read each words to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point to the jobs that appear in the picture.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say, put a 1 after the most interesting job, put a 2 after the second most interesting job, and so on.
task 3 check to say which things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in the class. 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 six jobs on the blackboard. ask: how many students made engineer number 1?
step 3 target language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draw lines connecting the jobs and the activities.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1a.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in activity 1c.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 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one or more of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remember the vocabulary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2.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period 2 listen , speak and grammar focus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2. learn grammar focus.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take acting lessons, move
b. target language
1.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task 1 ask questions beginning with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ask 2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tudents have already studied.
step 2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what they say.
task 3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4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heck the pictures of the things cheng h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task 2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ample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 to the class.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by asking different pairs to do one question and answer each.
step 5 grammar focus
task 1 read grammar focus
task 2.explain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saying the same things.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 i'm taking acting lessons.
ⅵ homework
1.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3 read and spea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reading practice;
2 go on learning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ocabulary
somewhere, paris, sound like, fashion show, part-time, save, at the same time, hold, rich, retire, yet
b. target language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actor.
2.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take acting lessons.
3.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c.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d.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ry on their own, and circl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they don’t understand, ask other students to explai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underline the things that tian tian is going to do.
task 5 correct the answers.
step 3 writing and speak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e down answers about themselves, and tell their plans to their partner.
task 3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have them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then change the roles.
what …? where…?how…?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
step 4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picture. write the year on the blackboard. ask the class why that is an important date for beijing and china.
task 2 write going to on the board. ask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help make the olympics a success?
task 3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 students. ask them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task 4ask each group to present its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revise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3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4 section b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learn some new language, and complete the listen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new language
fax, few, food, resolution, grade, healthier, instrument, part-time job, harder, learn, letter, lots of, resolutions, money, new year, next year, make the soccer team
b. structure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c. 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ppp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discussion
get the students discussion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in group of four by asking the questions like the follow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why are you going to do so?... ..
step 2 new words
task 1 ask students to tell when new year’s day is. ask students what they do on new year’s eve.
task 2 ask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resolutions in their own word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phrases and pictures on their own.
step 3 pair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what things they are going to do.
task 3 ask several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 4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phrases in activity 1a.
task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ask 3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circle the resolutions in activity 1a that they hear.
task 5 check the answers.
step 5 listen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ask 2 play again.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chart.
task 4 check the answers.
step 6 group work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activity. and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ask 4 ask some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ⅵ homework
1 revise the target language.
2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on work book.
period 5 self check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revise the content taught and complete the writing practice;
ⅱ.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future with going to
want to be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
writing practice
ⅲ.teaching aids :
a tape recorder
ⅳ.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trol reading and writing
ⅴ.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simple future: be going to.
step 2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magazine article to the class.
task 2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3 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activity on their own.
task 4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that the article mentions.
step 3 reading and writing
task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task 2 have students writing a magazine article.
task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ir articles to the class.
step 4 writing
task 1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their resolutions.
task 2 ask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ir resolutions using the language learned in this unit.
task 3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resolutions.
step 5 group work: clean and green
task 1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the example answer for the class.
task 2 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the group plans.
step 6 self check
task 1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2 write a list about your plans what the american exchange students and you are going to do.
task 3 just for fun: read and act out.
ⅵ homework
1.finish the writing practice.
2.revise the words and target language of this unit.
教学理念:
1、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最后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拼读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
2、字母、音标、单词、句子“四结合”。音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可以结合与其相应的字母、单词或句子教学,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并且元音和辅音结合,培养学生简单拼读音标的英语能力以及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情感,让音标教学的目的更加突出。
3、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悦耳动听在元音,口齿清晰在辅音。
4、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生好胜,就让学生在竞赛中练,加上简易的绕口令,既满足了学生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竞赛,让学生高兴地练。如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摘苹果”、“竞赛读句子”等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的。
一、教学目标。
1、学习2个元音音素[ i: ]和 [i],和3个辅音音素[p]、[b]、[m],掌握正确的
发音方法。
2、训练学生通过2个元音和3个辅音组合进行简单拼读音标的能力,以及正确练读包含[i:]、[i]、[p]、[b]、[m]的词、短语、句子。
3、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字母和 [i:]、[i]、[p]、[b]、[m]这5个音标。
4、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相关磁带、图片词卡、细线一条、一张白纸、26个字母
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以及相关卡片。
学生:“p、b、m、i”4个字母的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热身。
a、师生日常交谈后,唱歌曲《abc》
(复习26个英语字母的读音)
b、看谁反应快。教师任意出示26个英语字母卡片,学生读出字母的读音。
(为下面的音标教学做铺垫,学习音标后,形成对比,认识到字母与字母音素读音不同)。
2、新课呈示。
引入:(t: we have five new friends, today.)
a、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穿针引线音,边示范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从左向右拉。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中部最高,嘴唇向两旁伸开,成扁平形。元音字母e及字母组合ee、ea、ie、ei可以读作[i:]。
2)学生模仿,比一比,谁的发音最佳,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b、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微笑露酒窝音,边示范边将手掌张开放到头上向自己的方向挥动。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后部最高,舌前部向硬颚抬起比[i:]低些,下颚稍下垂,舌前部也稍下降。
2)边做动作边模仿。
(学习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但是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教学中,运用比一比的竞赛方法,以及结合动作学习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找一找。请学生们从26个英语字母中,找出哪些字母的发音包含[i:]。
(bb、cc、dd、ee、gg、pp、tt、vv)
解说[i:]是一个长元音,“:”是长音符号,比相应的短元音要长两倍以上。[i:]不是[i]的单纯加长。
c、教授[p]的发音。
1) 发[p]音。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放在嘴前,示范发音,纸会颤动。要求学生注意:发[p]时,双唇紧闭,气流从口腔冲出,送气有力。[p]不响亮,单发[p]时,在远处几乎听不见。
2) 开火车比赛发音。(p---p---[p] [p] [p])
(运用“p---p---[p] [p] [p]”这样有节奏的练习发音,充满趣味性,学生学得会非常有兴趣)
3)简单拼读:[p]-[i:]==[pi:],教师示范后,学生模仿发音。要领: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由[p]、[i:]的字母音标发音到[pi:]的简单拼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会有困难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d、教授[b]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方法和[p]相同,但[b]在词尾发得很轻,不如[p]送气有力。
2)个人读-------同桌互读。
3)出示图片词卡(ball)、bag、bed。教读:[b]---[b]===bag、[b]---[b]===bag、[b]---[b]===bed
(将音标与单词相结合,由点到面到训练,让学生练读[p]在单词中的读音,给学生灌输简单的拼读规律)
e、教授[m]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位置和[p]、[b]相同,发音比较响亮,应注意发[m]时双唇始终是紧闭的。
2)个人读--------男生女生读。
3)请你说出包含[m]的单词,给小组赢得小星。
(mum、mother、meet、miss、monkey、mouse、mouth、mike、)
(通过给小组加分的形式说出包含[m]的单词,学生不仅复习了已有的单词,而且让学生练习在不同的单词里[m]的发音,那么对[m]的感知更加深刻。)
3、音标巩固练习。
1)学生简单拼读。
出示小黑板:[pi:] [bi:] [mi:] [pi] [bi] [mi] [pi:p] [bi:p] [pi:m] [pib]
2)字母、音标对比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其中有小写字母p、b、m、i的卡片,有[p]、[b]、[m]、[i:]、[i]的音标卡片,以及一写其他字母或音标的卡片。教师说:show me the small letter p/b/m/i 。或说:show me [p]、[b]、[m]、[i:]、[i]。让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
(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把单词、音标作音、形比较,直至掌握一些规律,学生逐渐明白“[ i]”表示音标,那么单词中有“i”这个字母,不代表它就发[i]的音,逐步学会见形知音的本领,这样的训练,也能为今后学生单词拼读、速记单词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3)摘苹果。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苹果的树挂图,每个苹果上写有一个单词,
如milk、meet、see、key、thin、big、pig、three、he、she等。再画两个篮子,分别贴上[i:]、[i]的音标,每小组派几名同学上前面来,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将含有相同元音的单词放入相应的篮子里 ,最快最准确的小组赢得小星。
(对[i:]和[i]这两个长音和短音的学习做进一步的推进,让字母音标学习与单词相结合。将所有的单词选入正确的篮子里后,再让学生通过单词的朗读,训练学生发音的准确、到位。)
4)、朗读句子。(长条卡片出示)
1)i see a bee in the sea.
2)a big pig in the big ship.
(在教师示范并总结 [i:]、[i]的发音后,进行小组竞读比赛,看哪一组能正确朗读上面的句子,做到既正确又压韵,既流利又有感情 ,这样一来学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读对[p]、[b]、[i:]、[i]4个音标的使用技能,又体现学生探究与集体主义精神。)
4、拓展训练
绕口令。(小黑板出示)
he sees a ship .
she sees a sheep .
a ship and a sheep .
this is a ship .
that is a sheep.
(编顺口溜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而且印象深刻,而且通过这样的训练,真正将音标教学与语音教学落到实处。)
5、字母、音标书写。
1)、要求学生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英语字母。
2)、正确书写“[i:]、[i]、[p]、[b]、[m]”这5个音标。
四、小作业。
课后和同学比比绕口令。
五、课后游戏推荐。
捞音标:参与人数不限。每人头上带音标卡片头饰,其中两个捞音标的同学面对面握住对方双手,并向上方抬起;其余人试图从两个捞音标同学中间穿过。捞音标的同学要问:what is your name?被捞的同学说:my name is [m]。。。。。。说对的就可以让他过去。
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在学单词的时候,即使在课堂上读得滚瓜烂熟,下了课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背单词是学生们的一大难题,反复地背也记不住,就是背下了,也容易丢字母或错字母;有的学生为了能记住单词的音,就擅自用汉字标音。如:“ good morning狗的猫铃”,“ thank you.三克油”, toothbrush兔子不拉屎”, bus爸死must妈死得”等等,闹出很多笑话;更有学生用类似汉语拼音的只有他们自己能懂的符号来给英语单词注音,书上记的密密麻麻。在读单词的时候,就根据自己标的符号来读。于是就有了千奇百怪的、“四不象”的发音。学生的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确发音。如果这种不标准的读音成了习惯,很难得纠正过来,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的语音知识贫乏,对音标知之较少,英语单词拼读识记只有靠死记硬背。在他们眼里,每个单词的字母都是毫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背记单词是他们最头疼的一件事。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他们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这会大大地削弱他们的自信心,最后甚至造成不想学英语的严重后果。因此,我觉得,尽管难,在小学阶段教国际音标是有必要的。但是英语的基础音标有48个,集中在一起教学,不仅量大,而且枯燥无味,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所以要潜移默化地、化整为零地进行教学,并且要经常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拼读单词,逐步地纠正学生的不良的拼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读音规则拼读单词的能力,并且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旦学生学会了音标,从心理上觉得背记单词不是一件难事,就会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他们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打好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