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语文《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共18篇),欢迎阅读!在此,感谢网友“亮俊菊”投稿本文!
语文《动物行为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行为学是生命科科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是对全书各章节中零散动物行为的概括和提高,与以后将学习的生理 、生态等知识也有紧密联系,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涉及动物行为的实例很多,材料十分丰富。讲述实例是为了说明生物学原理,对材料应加以精选,防止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安排一次参观、考察或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并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
动物行为表现无论多么复杂、奇特,多么不可思议,都不是意识支配的。教学中注意不要流露目的论、拟人观、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应以动物生理学为基础,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用自然选择学说加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大多是肉眼看得见的,但是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又不是都能亲眼所见的。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教具诸如挂图、模型、标本、投影、幻灯、录音、录象或电影等手段加以配合。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 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研究动物行为特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放映幻灯片,挂图。
课时建议
1课时
(一)知识体系图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动物的行为与生产管理的第一节,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动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探究活动以“蜗牛吃菜叶”和“猫捕食老鼠”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以上三点。“实际用”栏目中,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法建议
电化教学手段完备的学校,可在课前录辑教材中需要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带。但未经选择、编排的一般野生动物内容的录像带不宜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以免冲击本节课的正规教学内容。没有电化教学设备时,除尽量利用教材中的彩图、插图、现有的挂图、模型、标本外、可尽量利用校园内外的`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以及其他直观手段,使学生获 得更生动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设计一些易于操作、易于观察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之前,我们要先 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出示幻灯片,挂图,描述一下猫捉老鼠的情景。
讲述 :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只要有:行走、静走不动、奔跑、跳跃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再看幻灯片: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 。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动物的行为?
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
教师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过度: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
2.动物行为的特点
启发提问:猫为什么去捉老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的体内有什么变化?
教师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 一行为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从外部看,他的听觉、视觉以及集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 当吃到事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 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教师提问:猫捉老鼠对它的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学生们课堂上讨论。
教师讲述:动物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它他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紧接着教师提 问:猫的一系列动作是在什么的调节下产生的?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关于激素的概念后面将要学到。这就是动物行为的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 动物体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 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
3.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什么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 .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控制。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空。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
语文《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的录像:如鸟的筑巢、求偶、孵卵等行为,鳄鱼的产卵、哺乳动物的哺乳等行为。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繁殖行为
想想议议:观察书中插图,动物和繁殖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
点拨: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育以及对后代的哺育等。
2、节律行为:
演示:多媒体播放蝙蝠、老鼠、蟑螂等夜间出没动物的活动,鸟、狗、兔等到白天活动的动物,招潮蟹等海边活动的动物行为。
讨论: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什么行为类型?这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节律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利于动物的生存。
3、社群行为
说一说:哪些同学可以说出蜜蜂的一些特点?
点拨:蜜蜂是群体生活的,有工蜂、雄蜂、蜂王。三种成员。工蜂数量最多,雄蜂较少。蜂王只有一只。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
讨论::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相似,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点拨: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成员一样,有明显的分工,共同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想想议议:你还知道哪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迁移:狼王、狮王、猴王等。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例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是什么行为?
例2青蛙等动物在温暖的季节活动,冬天则冬眠,这种行为属于哪种动物行为?它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例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了动物和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时,知道各种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及其变化的一种适应活动。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都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平时对动物行为有所觉察,但缺乏有意识的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动物的行为有理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今后能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能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在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后,再以蜜蜂为例具体学习一种动物(即蜜蜂)的复杂行为。
二、课时安排
本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物行为及动物行为的意义。
2.了解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列表法归纳知识。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2.教学难点:蜜蜂的通讯行为。
三、教学准备
蜜蜂通讯行为的教学挂图或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的行为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
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再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何意义?
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发言)。
在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后,下面我们将以蜜蜂为例来详细学习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同学们都知道,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为人类提供了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原料。在一个蜂群中,一般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个工蜂,它们构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蜜蜂的社群组织”,完成下表。(见板书)
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使学生明白社群生活行为的意义:只有三种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在蜜蜂的社群组织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蜂先去寻找蜜源,然后回来“告诉”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侦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离告诉其他工蜂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69页“蜜蜂的通讯行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近,侦察蜂表现为何种行为?
2.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远,侦察蜂如何告诉远近及方向?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一般两种舞蹈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对于如何用舞蹈来告知方位,学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师再结合挂图或投影讲解给学生听即可。
最后利用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十节 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1.圆形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近。
2.“8”字摆尾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远。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
(a)青蛙鸣叫
(b)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
(2)蜜蜂社群行为的特点是( )
(a)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
(b)每个成员对于维持群体的生活都是必需的
(c)如果各个个体分开,将都能独立生存下去
(d)各成员因适应不同的职能而出现了形态、结构的差异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 就有的,是由身体。
内部的 所控制的行为。例如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在 过程中,通过 和 逐渐建立起来的 行为活动。
2.课后作业
(4)动物社群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
交流信息的。动物的语言包括***等。
(5)五、六月间气候变暖时,青蛙进行繁殖。试分析①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讯赶来,这是 行为。②雌蛙和雄蛙抱对,这是 识别。③池塘里的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于青蛙种族的延续是 的。
3.参考答案
(1)b(2)abd(3)生来 遗传物质 蜜蜂采蜜 成长 生活经验 学习新的(4)语言 动物的活动、声音、气味(5)求偶 雌雄两性之间的 有益
4.简要分析
(1)动物行为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它不同于动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如消化活动。(2)略(3)略(4)略(5)该题中第③小题易引起误解,实际上这是动物在种群密度过大时出现的种内斗争,有利于减少个体数量,使种群更健康地发展。
【小资料】
动物的化学通讯
有些动物能向体外分泌激素,叫做外激素。如性外激素。蚕蛾的雌蛾释放的外激素可借风力传播出去,以引诱雄蛾。蚂蚁外出时沿途分泌外激素作为路途标记。同一窝的蚂蚁或白蚁等社会昆虫能分泌特定的外激素供彼此识别之用。兽类也能释放性外激素。一些兽类在领地释放性外激素可警告其他动物不要进行它的“禁区”。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及其变化的一种适应活动。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都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平时对动物行为有所觉察,但缺乏有意识的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动物的行为有理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今后能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能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在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后,再以蜜蜂为例具体学习一种动物(即蜜蜂)的复杂行为。
二、课时安排
本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物行为及动物行为的意义。
2.了解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列表法归纳知识。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2.教学难点:蜜蜂的通讯行为。
三、教学准备
蜜蜂通讯行为的教学挂图或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的行为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
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再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何意义?
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发言)。
在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后,下面我们将以蜜蜂为例来详细学习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同学们都知道,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为人类提供了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原料。在一个蜂群中,一般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个工蜂,它们构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蜜蜂的社群组织”,完成下表。(见板书)
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使学生明白社群生活行为的意义:只有三种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在蜜蜂的社群组织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蜂先去寻找蜜源,然后回来“告诉”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侦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离告诉其他工蜂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69页“蜜蜂的通讯行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近,侦察蜂表现为何种行为?
2.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远,侦察蜂如何告诉远近及方向?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一般两种舞蹈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对于如何用舞蹈来告知方位,学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师再结合挂图或投影讲解给学生听即可。
最后利用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十节 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1.圆形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近。
2.“8”字摆尾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远。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理解生物 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比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推理能力。通过练习画概念图,提高学生的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技巧。
3.通过观察动物的节律行为,联系人体生物钟,对学生进行生命运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使学生受到讲科学 、不迷信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内陆、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 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扶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可以以秋季大雁结队向南飞为例,通过头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组织和通讯方式复习动物的社群行为,并为动物的季节节律埋下伏笔。
2.引入新课:
从大雁南飞适应季节变化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引入新课。也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引入新课。
3.阅读、比较和画概念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②慢而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划下来,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比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尝试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图。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有关生物钟的例子,比较书上所介绍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⑥阅读《课外读》,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讨论在阅读课文时各组员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在巡视时要特别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对该问题的假设。
②组内交流概念图的画法。通过交流概念图,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的认识,对生物钟的认识,相当于进行自学本节的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发现了哪些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可以强调发现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书本中、从实际生活中、从社会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②交流概念图,可以将部分学生的概念图画在投影胶片上,或请二三位学生将其概念图画在黑板上,讨论概念图设计的想法,进行自学交流。
6.请学生对本课做小结。教师可以用学生画的被公认较好的概念图做本节的板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时完成板书。
下课前再次提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实施观察计划 或完成实验设计,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做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第五节(节标题略)
一、动物的各种节律行为
1.动物的昼夜节律
举例:夜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和昼行性动物(麻雀、蝴蝶等)。
概念:动物在一昼夜中有节律的活动。
2.动物的季节节律
举例:候鸟的迁徙行为(大雁等);鱼类的洄游行为(鳕鱼等);动物的冬眠行为(蛙、蛇等)。
概念:动物随季节改变而发生的周期性行为。
3.动物的潮汐行为
举例:招潮蟹、牡蛎、珊瑚等。
概念:海洋生物与潮水涨退的变化相适应的节律行为。
二、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步形成的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意义: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避开不良生活条件、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产生节律行为的原因——生物钟的调节作用
概念: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举例:“调拨”蟑螂的生物钟。
小资料
1.鸽子的飞行定向
鸽子擅长飞行认路。
晴天,鸽子靠太阳和生物钟定向。如果人为“拨乱”鸽子的生物钟,鸽子就不能正确地依靠大阳导航。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鸽子关在暗室中,每天夜间0时照明,中午关灯,将鸽子的生物钟拨快6小时。过一段时间后,早6:00于鸽舍西方80.45km处放飞。该鸽没有向东飞回鸽舍,其飞行的方向是东北方。这是由于该鸽子的生物钟此时是中午,鸽子误以为太阳在南面,按中午该飞的方向,故向东北方向飞去。
阴天,鸽子靠地球磁场定向。若阴天在鸽子颈上系一块磁铁,它们会迷失方向。
2.生物钟的位置
生物钟不是具体的形态结构,而是以生化过程为基础的生理机制,很难确定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用蚕蛾做脑组织的切除、嫁接实验,证明生物钟位于脑中。将一种蜥蜴的松果体离体培养,在其存活的一周内,松果体按昼夜节律分泌褪黑素。鸟类和兽类的一些实验证明松果体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有些实验证明,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存在于丘脑中。破坏丘脑的某些神经中枢,可以破坏动物的一些正常节律,如心率、激素分泌节律等。
生物学家推测,生物钟现象可能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类有关。有人认为,也许动、植物体内有多种生物钟机制,它们共同作用使生物具有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的能力。
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学设计二
第十二章 第五节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识记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知道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
(3)知道生物钟的概念。
2.能力方面
通过发现图表中的规律和推测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动物节律行为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
1.动物节律行为的几个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长期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是对自然界适应的结果。学生充分理解这几个概念,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解决自然界的一些生物现象,更重要的是对其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有积极作用。在这里潮汐节律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对这些现象不够熟悉,尤其对于离海远的甚至没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
2.生物钟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生物节律行为可以说是对生物活动现象外在的观察与描述,而生物钟的概念则是从生理角度对生物节律行为进行内在剖析和本质揭示。正是这种原因,它是一个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概念。
教具准备
图表、录像、vcd、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图表入手
找出规律
激活思维
引入主题
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学设计二
第十二章第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识记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知道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
(3)知道生物钟的`概念。
2.能力方面
通过发现图表中的规律和推测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动物节律行为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
1.动物节律行为的几个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长期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是对自然界适应的结果。学生充分理解这几个概念,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解决自然界的一些生物现象,更重要的是对其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有积极作用。在这里潮汐节律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对这些现象不够熟悉,尤其对于离海远的甚至没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
2.生物钟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生物节律行为可以说是对生物活动现象外在的观察与描述,而ஶ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第六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3.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打下唯物主义的基础。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及动物行为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了四节课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已知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繁殖、社群和节律行为以后,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已知的实例,将动物行为分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在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有关知识以后,进而指导学生概括动物行为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2.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使学生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并能了解动物的“学习”行为与人类的有意识地学习有别,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利用音像材料,在给予学生大量感性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通过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深入理解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复习:
回顾前五节的标题,想一想我们已知哪些关于动物的行为的知识?这样的回顾应该是经常进行的。
2.引入新课:
猫头鹰的昼伏夜行属于昼夜节律;大雁迁徙属于季节节律;招潮蟹的活动属于潮汐节律。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以往我们了解的其它的动物行为又是先天就会的,还是后天学习的?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3.如有条件,可以先放录像片《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本领》。该片内容生动,举例丰富,解说和配乐亦佳,教科书上所举的例子如小黑猩猩学会用沾水的树枝从洞穴中取食白蚁、大山雀学会偷饮牛奶等均可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该片放映后,立即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题目是:什么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4.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本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除了要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以外,还要学习哪些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
②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时的观点相对比,看课本上提出的概念与小组讨论的概念是否一致,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尝试自己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或为书上总结的三个特点举实例。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哪里(课外书、科普报刊、电视节目、科普电影、计算机网络等),与本书上所介绍有关知识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小组讨论:
①请小组长主持讨论阅读课文时想到的问题,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特别是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再次讨论,深入讨论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否相同,通过讨论使小组达到共识。
②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是否赞同课本的总结,本组有何补充,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特点。
③交流自己曾知道哪些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知识,向本组同学介绍自己这些知识来自哪里,自己知道的与本书介绍的知识有何不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本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时间宜充裕些,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6.提醒学生课后完成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以组为单位完成简明扼要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生物教案《第六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板书设计】
第六节(节标题略)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
举例:育雏的母鸡和小猫,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2.后天性行为:
举例: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等。
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控。
第二课时
1.全班讨论关于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的问题:
①请各组介绍本组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特别是关于后天性行为的概念的讨论情况,介绍本组对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是否相同问题的认识。
②各组介绍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关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情况。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④请一位同学对本课学习做小结。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完成板书。
结束第六节的学习,进入本章的复习。
2.复习本章:
①关于观察或实验。
这是本课的实习作业,见p133《实习》的内容。我们从两周前开始布置此项活动,现在各组进行交流,将于下周完成全部活动。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在本章学习中设计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介绍计划或实验完成的情况,出示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请各小组长组织讨论,对各组的观察或实验进行评价,评出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各组分析本组观察或实验较好的`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有可能补救的尽量补救,一周后交一份本组满意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
教师要及时表扬观察或实验做得好的组,并告诉学生,他们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将在实验室的墙壁上展览,请同学们评定成绩,记作小组平时成绩。
②练习画概念图。
在学完全章后,通过重新练习画概念图进行本章复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成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概念图,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概念图。教师可以将投影胶片发给学生,请学生写在其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进行交流,也可以将学生的笔记(概念图)用实体投影仪直接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用概念图代替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也许比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更有益。
对公布的学生的概念图,教师均应予以鼓励,表扬其成功之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告诉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生是成功的学生。既然每个概念图都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成果,那么,教师就要赞赏每个概念图的合理之处、有特色之处,使学生获得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教师要相信,学生会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过学会画概念图而学会一种总结、归纳、概括的复习方法。
3.纵览全书,认识本章在第三部分中的地位并进行复习。(相当于帮助学生学会粗略地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总复习。)
引导学生讨论:本章涉及到哪些无脊椎动物的行为?涉及到哪些脊椎动物的行为?本章知识在动物部分中重要吗?为什么?
本章涉及到许多无脊椎动物的行为,如蚯蚓、珊瑚、牡蛎和蛤蜊等的行为,尤其涉及到更多的节肢动物知识,如蝴蝶、蜜蜂、白蚁、蜘蛛和蟑螂等的行为。这些无脊椎动物知识与本书前一至七章密切相关。
本章涉及到许多脊椎动物的行为,如鱼类对刺激的反应、洄游和繁殖行为,鸟类的御敌、孵卵、育雏、迁徙等行为,以及哺乳动物的各种类型的行为、行为的特点和产生的生理基础等。这些无脊椎动物知识与本书八至十二章密切相关。
前十二章学习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的七个门和脊椎动物五个纲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本章奠定了基础。本章将动物的各种行为加以概括、总结,是从行为学的角度对全书的总结。因此,本章在动物部分是重要的一章。
小资料
1.动物学习的几种方式
①习惯化(habituation)
蜘蛛第一次听到音叉的声音时会迅速躲避,次数多了,就不再躲避了。类似蜘蛛这样,动物受一种信号的反复刺激,反应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称为习惯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方式。
②印随学习(imprinting)
有些鸟类新孵化出来的雏鸟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能活动的较大的物体能紧紧追随,即印随。
行为学家k. lorens人工孵化鹅蛋,雏鹅最先接触的是lorens,他成了雏鹅的印随对象。当他走开时,雏鹅竟排成一长列跟随其后,并随其下水游泳。几个月后,雏鹅长大了,鹅群中的雄鹅竟然对雌鹅不感兴趣,却对lorens或别的人作求爱的表示。
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一、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二、学习科普文,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当然是教学内容之一,但不要成为科学知识课,重点是语文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科普文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同时提倡学生多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方面的影视,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四、沣煮熔科学与学牛的牛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
一、整体把握
1.结构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一分一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式:总→分→总
内容:
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2.语言
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注意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差别。“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组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行为。”“提供”使“游戏”具有施动者的地位,使之超出个体行为的范畴,成为共性的事物。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3.人文内涵
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二、问题探究
1,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2.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卜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讣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关于练习
一、动物为什么游戏,着实令人迷惑。课文里提供了几种假说,请你总结一下。你对各种假说的认同度如何,请用“*”号表示(最高为五星),并说明理由。
设题意图: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得出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假说根据结论你的认同度
演习说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游戏是生活的演习。此项根据学生自主认识
假说根据结论你的认同度
自娱说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
学习说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
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各种游戏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二、阅读科普文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还应该自己去探索、补充。归纳课文中列举的动物游戏的种类、特征以及事例,并补充有关资料或自己观察发现的事例。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归纳能力,以及扩展学习的意识。
参考答案:
单独游戏: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黑猩猩掌中戏水;河马玩浮叶……
战斗游戏: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挤;北极熊掉跤……
操纵事物游戏:表现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玩棍或石头;野象“踢”草球……(各种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交叉,比如此项中的动物游戏行为也可以看作“单独游戏”)
自己补充的资料或事例部分:略。,
三、关于人类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的目的,现在有种种理论,莫衷一是。请搜集资料,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设题意图:人类的体育活动、艺术活动,有学者认为就是起源于“游戏”,由动物游戏行为联系扩展到人类的体育艺术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动物和人类都是有智慧的生命体;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不必要求深入,能有一些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现在正是夏天,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指名说)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就让我们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图画)
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欢乐,可是他们都藏起来了,想和你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一)教师点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的情景图。
师:多可爱的夏天呀,(点击)咦,小动物呢,怎么都不见了?哦,原来他们都飞到儿歌里面去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儿歌。
二、学习字词
(一)师:请你仔细读读儿歌,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找出来,划上横线,并大声多读几遍,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二)课件点击儿歌,六种动物名称从儿歌里跑出来。请学生认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点击)调换词语位置认读。
(三)观察生字特点,找认字规律。
1.这些字都有一个虫字旁。
2.这些字都是写动物的。
3.蚂蜻只要读半边的字就行了。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让我们走进识字加油站吧!
4.出示:蜘蛛 藏 迷 网(先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检查识字效果。
(五)指导书写。
找规律,说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写。(播放古筝乐曲)
三、学习儿歌,感受快乐
师:看你们写得这么认真,小动物多开心呀,在美丽的夏天里,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碌些什么呢?
(一)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中纠正字音)
(二)学生质疑。(随机解决)
1.出示: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多像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呀!瞧,句子写得多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蜘蛛房前结网忙。(出示:蜘蛛忙着织网的活动图片)
师:蜘蛛忙着织网,要干什么呀?
生:捕捉飞来的小虫。
3.学习网字。
师:谁能从句子中找出网这个字?(学生上台找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点击:网字放大飞到蜘蛛网的图片旁)你还知道哪些网?(上网、网吧、渔网、电网)
(三)合作学习,多种形式读儿歌。
1.指名说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同桌分句读、表演读。
2.学生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谁能建议一下,我们怎么配合比较好?
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
四、作业
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明天带来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蜻蜓 半空 展翅飞
蝴蝶 花间 捉迷藏
蚯蚓 土里 造宫殿
蚂蚁 地上 运食粮
蝌蚪 池中 游得欢
蜘蛛 房前 结网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通过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读儿歌,让学生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现在正是夏天,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指名说)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就让我们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图画)
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欢乐,可是他们都藏起来了,想和你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一)教师点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的情景图。
师:多可爱的夏天呀,(点击)咦,小动物呢,怎么都不见了?哦,原来他们都飞到儿歌里面去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儿歌。
二、学习字词
(一)师:请你仔细读读儿歌,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找出来,划上横线,并大声多读几遍,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二)课件点击儿歌,六种动物名称从儿歌里跑出来。请学生认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点击)调换词语位置认读。
(三)观察生字特点,找认字规律。
1.这些字都有一个虫字旁。
2.这些字都是写动物的。
3.蚂蜻只要读半边的字就行了。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让我们走进识字加油站吧!
4.出示:蜘蛛 藏 迷 网(先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检查识字效果。
(五)指导书写。
找规律,说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写。(播放古筝乐曲)
三、学习儿歌,感受快乐
师:看你们写得这么认真,小动物多开心呀,在美丽的夏天里,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碌些什么呢?
(一)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中纠正字音)
(二)学生质疑。(随机解决)
1.出示: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多像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呀!瞧,句子写得多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蜘蛛房前结网忙。(出示:蜘蛛忙着织网的活动图片)
师:蜘蛛忙着织网,要干什么呀?
生:捕捉飞来的小虫。
3.学习网字。
师:谁能从句子中找出网这个字?(学生上台找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点击:网字放大飞到蜘蛛网的图片旁)你还知道哪些网?(上网、网吧、渔网、电网)
(三)合作学习,多种形式读儿歌。
1.指名说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同桌分句读、表演读
2.学生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谁能建议一下,我们怎么配合比较好?
四、小结
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
五、作业
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明天带来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蜻蜓 半空 展翅飞
蝴蝶 花间 捉迷藏
蚯蚓 土里 造宫殿
蚂蚁 地上 运食粮
蝌蚪 池中 游得欢
蜘蛛 房前 结网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通过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读儿歌,让学生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1.小学语文《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2.动物笑谈教学设计及反思
3.我喜欢的动物教学设计
4.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
5.一年级语文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6.一年级上册语文影子教学设计
7.一年级语文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8.小学一年级语文奶奶的白发教学设计
9.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10.一年级语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六节内容,“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但“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主动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学具、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瞧!小动物们多开心,多快乐啊!这节课让我们和快乐的动物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探索新的数学奥妙!
2.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搜集整理数学信息。
1.孩子们,赶快走近可爱的小动物们,看看它们带给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独立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2.快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找到的数学信息,其余同学手势判断。
3.谁能把我们刚刚找到的数学信息记录下来?指名白板上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整理数学信息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画一画、圈一圈,初步认识“倍”。
1.小猴和小鸭来向大家打招呼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请到你的练习本上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独立思考。
2.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老师。
3.快行动吧!注意,让它们各站一排。一名学生独立在白板上画,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一周,寻找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4.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我用什么来表示什么”。
5.仔细观察学生作品,比一比小松鼠和小鸭的数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思考。
6.指名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小鸭比小松鼠多或小松鼠比小鸭少。
小鸭子比小松鼠多4只或小松鼠比小鸭子少4只。
6能分成3个2。
7.你能圈一圈,分一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6能分成3个2吗?学生独立尝试,圈一圈,分一分,指名白板上圈一圈,分一分。
8.说说你是怎么想到把小鸭子2只2只分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9.孩子们,你们真像一个个小小数学家,这么快就发现了6只
里面有3个2只,因为6里面有3个2,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就说
6是2的3倍,也就是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的认识。板书知识课题。
10.你能用算式表示6只小鸭和3只小猴之间的这种倍数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出算式。
11.指名汇报算式。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12.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13.温馨提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商后面不写“倍”。赶快把这个小知识再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三)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1.体会一倍数相同,倍数不同,结果不同。
孩子们,其它小动物已经等不急了,瞧!谁来啦。出示小鸡。想一想,我们刚刚是怎样研究小鸭只数和小松鼠只数的倍数关系的?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先画一画,再圈一圈,并列算式表示。
你能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看看小鸡只数和小松鼠只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倍数关系?
学生独立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指名白板上完成。
学生完成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孩子们,都是和小松鼠比,可是,为什么刚刚我们说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现在小鸡只数又是小松鼠只数的4倍呢?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自己的想法。
小结:原来比的对象不同,倍数就不同。
2.体会一倍数不同,几倍数就不同。
孩子们,紧张了半天,我们来放松放松,一起做个小游戏吧!
学生明确游戏要求。
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摆的积木是孔雀摆的3倍吗?学生圈一圈。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接着玩下去,你敢吗?如果要求你摆的块数是孔雀的8倍,该摆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们,刚刚小鸭只数也是小松鼠的3倍,为什么都是3倍,鸭的只数是6只,孔雀摆的积木却是3块呢?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想法。指名汇报。
小结:一份不同,3份就不同,比较的时候不能只看倍数,还要看一份是多少,一份不同,几份就不同。看来一份真的很重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活动经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方法迁移,同时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
过渡:让我们用数学家的眼光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小鸟的意见你同意吗?(判断)蜻蜓只数是蝴蝶的2倍
明确题目要求。
你同意吗?说说自己的想法。
修改小鸟的说法。蜻蜓只数是蝴蝶的3倍。
2.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教材71页第2题)
寻找数学信息。
独立画一画,并列式计算。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3.画一画,填一填。(教材第72页第3题)
明确题目要求。
独立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汇报。
4.动动脑,想一想。(教材72页第5题)
找数学信息。
填一填,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提出问题,组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1.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认识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70-72页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倍是生活中的常用概念,教材中没有给他定义,而是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对“倍”的理解实际上是对除法意义的扩展。从教材编写体系看:教材展示了一幅春天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圈一圈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多的是少的的多少倍等问题。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下体会“倍”的意义,会用除法求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在对小动物数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比较的意识,并会用图示表示数量。
3.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下,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倍”的意义,并能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运用图形与算式两种方法求“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养过什么小动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和一群快乐的动物们对对话。(板书:快乐的动物)
(出示主题图)师: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兴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面对的是一群农村学生,他们多数都养过小鸡、小鸭、有的还养过小鸟。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了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
(二)探索、学习。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1)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鸭6只,松鼠2只,孔雀1只,小猴3只,小鸟12只,小鸡8只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数一数”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题意,收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激发兴趣、引导操作。
(1)激发兴趣:(出示课件)小动物里就有猴子和鸭子,他们想比一比他们的只数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就帮他们看一看、比一比。
(2)引导操作:
我们用圆表示动物的个数。请问应该画几个圆?你发现他们的只数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教具摆在黑板上)
预设1:若学生说到2倍,师随机引导:他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你能不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啊?引导学生圈画
预设2:学生没有提到2倍,教师直接引导学生
想一想,现在我们以小猴的只数为标准,把小鸭3只看成一组,3只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被等分成2组,每组小鸭的只数与小猴一样多。也就是,小鸭数是2个3,小猴数是1个3。小鸭数有2个小猴数那么多,我们就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
(3)结合画图理解除法算式:我们为什么能看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就是在画图时在小鸭的只数里按小猴的只数进行平均分,分成了两份,所以,就是它的两倍。可以用算式表示为6÷3=2。(板书:6÷3=2)提醒学生:不需要写单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名词“倍”比较抽象,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和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画图有助于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算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3、独立操作,深入探究。
(1)独立操作,出示松鼠和小鸡的表格,学生完成表格。先用圆画出它们的数量,以谁为标准,动手圈一圈,最后填空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教师的引导,可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边操作边独立思考,发现数量的倍数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
4、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点?都是在求什么?都用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交流,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引导小结:像这样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课件出示小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记忆,明白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
5、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用新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了。同学们看,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已理解了倍的意义时,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师:课本p71找到“练一练”第1-2题。
(1)师;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把第一幅图圈一圈再填空。
(2)独立完成。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播放书中示图,学生做对了给予肯定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前面的讲解,放开学生去实践,检验听讲效果。
2、师:大家今天表现正不错。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4题。
师:瞧!它们正在干什么?
生:它们在比个子。
师:淘气和机灵狗想比一比个子,但是没有尺子,谁来说一说它们在用什么方法比个子?
生:用垒南瓜的方法。
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师生一起数:9个)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的身高有9个南瓜那么高,机灵狗的身高有3个南瓜那么高。
师:圈一圈,你知道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吗?谁能试着列出算式?(独立填写)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淘气的身高有9个南瓜那么高,机灵狗的身高有3个南瓜那么高。9里面有3个3,所以9÷3=3。
【设计意图】:比个子是身边的例子,讲身边的数学故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导能巩固对“倍”的理解。
3、找出“练一练”第5题。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
(1)下雨(
)天,晴天(
)天,多云(
)天。
(2)晴天的天数是下雨的(
)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自己在书上提问,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所以本环节试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知识。
七、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3、6题。
八、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鸭子6只
松鼠2只
孔雀1只
猴子3只
小鸟12只
小鸡8只
猴子
○○○
3
鸭子
○○○
○○○
6
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
6÷3=2
分享:
【教学目标】
1、检查自学情况并巩固基础知识。
2、探讨高考说明文的考查点:题干和选项设计。
3、能力提升: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述,思考预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育学生科学就在身边,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
思路 回顾自己童年时对大自然的好奇――了解作者“心理历程”――探讨作者童年的“好奇”成长成伟大事业的原因,完成价值观教育。 主要教学方法 学生探讨。
【教学方法】
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那么,动物呢?他们会游戏吗,它们的童年又是怎样度过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王国,去探寻动物游戏的秘密。
(板书)动物游戏之谜
二、明确目标
1.文体简介
学生回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说明顺序: 时间空间 逻辑
说明文结构:总分式 并列式递进式
科普说明文,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语言准确、全面。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呢?围绕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①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事例?
②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游戏有几种类型?
③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后对动物游戏之谜是什么,下了结论吗?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文章先写了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然后再写各种假说,最后再总结。
②文章按照总-分-总,先说动物游戏,再说动物为什么游戏,最后得出结论。
3.那么这些内容遵循什么顺序?
逻辑顺序。
三、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结构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形 式: 总 分 总
内 容:
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 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四、思维拓展
1.文章的题目就是《动物游戏之谜》,主要内容就应该是解说“谜”在哪里。所以,文章列举了各种假说。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关键句,筛选出 “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第一小组:演习说
根据: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结论: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第二小组:自娱说
根据:河马玩浮叶 渡鸦滑雪梯
结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的紧张生活得到调剂和补偿,使其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第三小组:学习说
根据: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结论: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第四小组:锻炼说
根据:~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游戏
结论: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2.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种学说呢?为什么?你有自己的观点吗?
明确:
①我同意自娱说,因为,游戏本来就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动物也应该有一种自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
②生物的思维方式较简单,他们游戏就象吃东西一样纯属一种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说。 ③认为应该是“锻炼说”和“学习说”的结合,因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所以动物们为了生存当然要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领。
3.同学们各持己见,很难有统一的结论,所以文章说真是一个谜,既然是研究动物游戏之谜,为什么说仍然是一个谜呢?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明确:
①生物的游戏行为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同时人类对动物的研究还不够,所以仍是一个谜。
②科学就应该注重实事求是,假说永远是假说,不能贸然下结论。
③就应该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来引起争鸣,真理总是越辨越明。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看法都很宝贵,对啊,科学要实事求是同时注重争鸣,希望同学们也参与到争鸣中来,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注意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①“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
②“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差别。
③“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
――“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
④“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组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提供”使“游戏”具有施动者的地位,使之超出个体行为的范畴,成为共性的事物。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提问】本文有哪些人文内涵?
【明确】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3.【提问】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明确】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4.【提问】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前面已讨论过,这里再次提出是复习巩固)
六、挖掘内涵,引发思考
任何作品总会向读者传达某种信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周立明向我们介绍了动物世界存在的令人无法理解的游戏行为,可是游戏历来被当做人类的专利。但科学却证明了被人们视为低等的动物也有游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引起人们的深思。
请同学们拟写“保护动物”公益广告词,要求:1.印象深刻,2.新颖别致,3.简洁明了。例示:①“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②“动物和人类共有一个家”
③“为了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地”
④“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⑤“动物也有灵魂”
七、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语言简洁、平实、准确、
全面,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3、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4、注意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5、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分清层次结构,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2、知识教学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类社会越来越现代化,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称之到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毫不为过。由此而来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学习和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一直波及到了儿童,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使作父母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祖孙三代4、2、1的局面,使12只眼睛都盯在了孩子身上,真是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干活怕累着,要星星不敢摘月亮,要吃什么跑遍全城也要买来。这种过分保护、溺爱及过早地灌输知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乐观者说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早熟,将来能更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悲观者则认为豆芽菜式的孩子将来经不起风浪,小皇帝太多了很难凝聚成统一力量,将来谁去当兵,谁去干那些艰苦创业性工作……。对孩子本身来说,是幸福还是……在此不想多发议论,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动物世界的孩子们吧,也许会得到某种启迪。
(板书)动物游戏之谜
二、明确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
三、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结构
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文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安排结构。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
科学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形式:
总 分 总
内容:
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 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的语文有什么特点?
【明确】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注意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差别。“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自我保护。”“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组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提供”使“游戏”具有施动者的地位,使之超出个体行为的范畴,成为共性的事物。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提问】本文有哪些人文内涵?
【明确】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3.【提问】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明确】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能力。
4.【提问】课文为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
【明确】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五、总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全面,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步文学的宝库。
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认识新的部首“鸟字旁”。
2、了解“反犬旁”的字,初步学会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生字。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老”字的笔顺。
教学难点:
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知道动物乐园是什么地方吗?动物乐园里都有哪些动物,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观察画面。
1、说一说,你在动物乐园里都找到什么动物了?
2、18页的动物与19页的动物在同一个乐园吗?为什么
三、学习生字生词。
图文对照认字
1、自由识字。
2、游戏:给动物发名片。将动物图片与字词卡片相搭配,并读一读。
脱离图片,读一读卡片上动物的名字。
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比较法学习:“猫”“狗”“狐”、“狸”“猪”“狮”都带有“反犬旁”;猫——苗、狸——里、狮——师读音相似,是形声字。
2、鸡:联想法学习,鸟长着大翅膀就是鸡。书写:注意左窄右宽,“又”要写得小一些。
3、“蛇”:联想法学习,蛇像一条长长的虫子。
4、“兔”:刀字头、书空笔顺。书写:不要将小兔的尾巴“点”丢掉。
5、“老”:数笔画的方式来学习。重点指导“老”字的笔顺。除了“老虎”,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四、游戏。
1、找朋友
2、比一比,写一写。
3、谁是动物专家: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表演一种动物,其他同学猜。猜对后找到黑板上的生字卡片读一读。
五、课后作业。
1、写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
2、找有关动物的成语及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在动物乐园认识了一些动物朋友,大家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说一说,你还知道动物乐园里居住着哪些动物?
二、处理课后题。
1、读一读
对生字的巩固练习。可运用幻灯课件做帮动物找名片的游戏进行练习。成语部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成语,以及课外找到的成语故事。
2、看图连一连
完成本课很容易。注意适当延伸出本课的动物或你喜欢的动物中哪些是食肉动物,哪些是食草动物。
3、讨论
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愉快地表达出来,教师适时指导和补充。从中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
三、布置“综合学习活动”作业。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现在正是夏天,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指名说)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就让我们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图画)
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欢乐,可是他们都藏起来了,想和你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一)教师点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的情景图。
师:多可爱的夏天呀,(点击)咦,小动物呢,怎么都不见了?哦,原来他们都飞到儿歌里面去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儿歌。
二、学习字词
(一)师:请你仔细读读儿歌,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找出来,划上横线,并大声多读几遍,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二)课件点击儿歌,六种动物名称从儿歌里跑出来。请学生认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点击)调换词语位置认读。
(三)观察生字特点,找认字规律。
1.这些字都有一个虫字旁。
2.这些字都是写动物的。
3.蚂蜻只要读半边的字就行了。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让我们走进识字加油站吧!
4.出示:蜘蛛藏迷网(先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检查识字效果。
(五)指导书写。
找规律,说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写。(播放古筝乐曲)
三、学习儿歌,感受快乐
师:看你们写得这么认真,小动物多开心呀,在美丽的夏天里,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碌些什么呢?
(一)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中纠正字音)
(二)学生质疑。(随机解决)
1.出示: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多像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呀!瞧,句子写得多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蜘蛛房前结网忙。(出示:蜘蛛忙着织网的活动图片)
师:蜘蛛忙着织网,要干什么呀?
生:捕捉飞来的小虫。
3.学习网字。
师:谁能从句子中找出网这个字?(学生上台找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点击:网字放大飞到蜘蛛网的图片旁)你还知道哪些网?(上网、网吧、渔网、电网)
(三)合作学习,多种形式读儿歌。
1.指名说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同桌分句读、表演读。
2.学生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谁能建议一下,我们怎么配合比较好?
四、小结
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
五、作业
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明天带来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通过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读儿歌,让学生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动物。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写作短文”,训练学生筛选和捕捉文本的能力。
2、通过回顾所学课文,从理解积累上升到运用。
情感目标: 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动物。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第四单元向我们介绍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阅读这些课文,激发了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今天这堂课,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喜爱的小动物。
二)、猜一猜:
1、学生说:请就你最喜欢的动物说上一段话。要求:1、介绍中不能出现动物的名称。用“它”来替代。2、请抓住动物的特征介绍。
2、学生说,同学猜写的是什么。
三)、方法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140页的“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作短文”,问:怎样抓住动物的特点,使读者对所介绍的动物,留下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印象?
明确:仔细观察,深入研究。
再问:观察什么?按什么顺序观察?
明确:形态、动作、习性
由外而内,由形到神
2、如何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动物的特点?
我们在抓了动物的特征之后,就要来考虑如何写的问题了。第四单元这几篇说明小动物的文章都把小动物写的准确生动形象,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本。
请同学以《松鼠》为例来找例子。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做一定的指导。
明确:修辞手法的运用
动词、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说明方法的运用
感情的倾注
四)、动手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要求:1、文段中不能出现小动物的名称。
2、抓住动物的特征,先总说,后分说。
3、请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
五)、学生展示(互评)
六)教师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学习了如何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形象地来介绍动物,但可以说,就“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我们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待学习更多的方法。学无止尽,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老师期待着你们更好的习作。谢谢大家!
谭义专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