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试析如何基于辅导员角色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论文(共12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此,感谢网友“泡茶的老爷爷”投稿本文!
试析如何基于辅导员角色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论文
论文摘要:基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辅导员具备扎实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需要积极的人格品质,需要良好的角色协调能力。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角色协调;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
大学生心理辅导不仅是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的任务,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心理辅导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扩展到潜在心理问题学生,甚至是心理健康学生。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开展辅导员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忽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个人价值,深层次的心理动力不足的问题,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理念。
一、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psychologicalguidance)是指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学素养的人员,对需要得到心理学指导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而学校心理辅导是为了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形成和谐完美人格,从而给学生提供心理上帮助的过程。
1.消极心理学对于心理辅导的影响
当前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模式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被喻为“消防工作”或“心理垃圾处理站”,总是在做事后的补救工作。消极心理学取向也使得广大学生对心理辅导存在普遍的误解,似乎寻求心理帮助就是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这种标签效应造成的压力氛围使得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每年很多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例就是明证。
2.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辅导的诠释
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关心人的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其二,关注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其三,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心理辅导的内涵和外延被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关注帮助学生挖掘心理潜能,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并将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辅导的对象不再是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都需要激发起积极成长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人格品质。心理辅导也不再是消极的识别和治疗,而是营造积极和谐的群体氛围,从而达到主动预防的目的。心理辅导的形式不仅包含心理咨询室的高度保密的心理咨询,而且更融于心理游戏、班集体活动、辅导员班主任的个别谈话等一切教育契机之中。
二、开展心理辅导对辅导员的要求
1.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
高校辅导员正在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甚至专家化,辅导员不仅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是高度专业化的技能,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但是绝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很多高校采用的专家讲座式的培训形式,培训形式零散,并且由于与职务、职称晋升联系较少,培训效果受到了很大限制。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是系统的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辅导的能力水平。如果能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与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职务晋升联系起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辅导员学习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的主动性,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
2.需要积极的人格品质
心理辅导要求在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辅导过程需要咨询师真诚、热情、接纳、宽容、尊重、通情达理。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其自身积极的人格品质对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十分重要。积极的人格品质既来自于自身的积极修炼,同样来自于关心辅导员的物质和精神诉求,关心他们的成长,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引导辅导员发现自身的美德和优势,让每一位辅导员都能体验到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事业快乐感、工作流畅感,拥有自尊、自信、乐观和求知激情及创造力,从而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用自身的优势和美德去感受生活,积极工作,关爱学生,教育学生。
3.需要良好的角色协调能力
教育管理中,辅导员虽然可以运用人格影响力,但是难免需要运用权威影响、纪律强制、批评教育等手段,因而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经常是不平等的。而心理辅导中,辅导员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辅导技术,强调辅导员和学生的平等性。再者,心理辅导要求对学生隐私严格保密,而学生则担心辅导员是否会将自己的隐私作为教育其他学生的素材。因此需要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角色协调能力,将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两种角色协调起来,角色协调性包括角色统一性和角色转换的合理性。
角色统一性。如果一个学生出现厌恶学习、违反纪律、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传统意义的教育管理往往浮于表面,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并未深入学生的心灵,教育效果受到很大限制。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出现问题背后往往有深层的原因,他们的故事需要辅导员来倾听、接纳、理解。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辅导员,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深层次开放自己,帮助他们疏导堆积在心灵深处的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达到深层次教育转化。此时,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两种角色就是统一的。
角色转换的合理性。不可否认不少学生存在着贪图安逸、自由散漫等消极心理,组织的纪律规范、活动效率需要一定的强制性,违反纪律给予批评、惩罚也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充分的教育在先,适当的批评、惩罚在后,对事不对人,尊重学生的隐私,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绝不利用职权宣泄个人的消极情绪,这样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当需要心理辅导时,学生也能敞开心扉,此时的角色转换就是合理的。当然心理辅导尽可能地远离办公场所,营造一个平等、温暖、安全、隐私的环境更有利于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
三、辅导员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中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1.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
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全体同学,可以促使其发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融洽群体氛围,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为活跃班级氛围,让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大学生活,可以将成员按照生日所在的季节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小组内部互相做“串糖葫芦相识法”的自我介绍,小组之间做“心有千千结”的游戏,可以开展如“绑腿跑”趣味竞赛。还可以做一些“相见欢”、“找朋友”等热身游戏,活跃团体氛围。再如针对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学习适应、宿舍人际关系、恋爱、考研、就业等发展性问题,将团体辅导融入主题教育之中。笔者曾就大学新生生涯规划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第一步,“说说高中的苦”,宣泄负性情绪;第二步,描述“你眼中的大学生活”,将不合理认知显现出来;第三步,“理想与行动”,互相交流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进行自我教育;第四步,辅导员通过正反两面生动事例教育和优秀学长的交流分享,阐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团体辅导形式的主题教育效果远远好于被动灌输的讲座、报告等形式。
2.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
治疗性团体辅导就是将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组成治疗性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一个领导者可以同时指导多个成员,相比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节省时间和人力,更为重要的是团体心理辅导是多向沟通过程,对每一成员来说存在多个影响源。在团体情境中,成员更容易模仿学习同辈群体的适应行为,达到行为训练与人格塑造的目的,它所创造的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情境,实践结果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笔者就人际退缩的学生组成治疗性团体,人际退缩的学生往往缺乏人际温暖的体验,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针对缺乏人际温暖体验,做“蒙眼睛摇晃”、“盲人之旅”游戏,通过受助和助人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和接纳,缩短人际距离。针对自我评价低,做“我说你的优点”游戏,通过他人的积极评价,改善自我意象,增强自信。人际退缩的大学生往往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导致负性情绪的人或事件,使他们感到自卑、委屈、愤怒,这种负性情绪如果长期压抑在内心世界,将会导致人际交往的困难。团体指导者引导成员交流,在情绪宣泄室中采用打沙包、打橡皮人宣泄负性情绪。还通过做一些户外拓展训练,发掘自身潜能,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四、辅导员如何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辅导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优势在于辅导员在一线直接从事学生工作,一方面可以直接疏导学生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参与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困难,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心理辅导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这是辅导员的优势所在。其不足在于辅导员毕竟承担着教育管理的角色,营造温暖、平等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显得相对困难。而专业心理辅导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空间和氛围,咨询教师不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来访者很少有心理顾虑,良好的咨询关系更容易建立。辅导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分三个等级,心理健康学生、潜在心理问题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
1.第一级心理辅导针对心理健康的同学
引导学生获得学习中的快乐、兴趣、挑战性,心理辅导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而不单纯是克服对学习的焦虑。其目标是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一方面可以将个别心理辅导的倾听、接纳、共情、理解等技术运用于心理健康的同学,通过尊重、信任、欣赏、委以重任,促使其成长,通过探讨社会需要和人生价值激发其高级需要,提升人生幸福感;另一方面可以将个别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用来培训学生骨干,通过学生骨干的辐射和引领,发展学生的社会智力、人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专业之外的素质。
2.第二级心理辅导针对潜在心理问题学生
潜在心理问题也可以称之为心理亚健康,虽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心理问题,但是自卑、焦虑、自我中心、生活缺少方向感和精神动力不足让他们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感,由于没有达到十分痛苦的程度,学生缺少主动求助的意识,因而需要辅导员主动识别并提供心理帮助。具有心理辅导素养的辅导员可以通过学业不良、人际关系障碍、生活贫困、对自己苛刻完美要求等途径发现出来。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桑志芹老师在辅导员困难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强调“不批评”观点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表面化的批评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学生在教师的权力面前只是表面的服从,内心深处容易形成逆反心理。个别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如尊重、同感、真诚、体谅、忍耐、关心、重视和信任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深层次的情绪疏导和认知转变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且有利于对后进生获得深层次的教育转化。
3.第三级心理辅导针对存在心理问题学生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是辅导员关注的重点,辅导员采用心理辅导的技术进行初步访谈,了解心理问题的大致程度。如果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则可以深入进行辅导,如果由于辅导员的角色身份,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顾虑则应该及时转介给心理咨询中心。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要适当宽容,要求切合实际,对取得的进步积极关注,激发其成长的内在潜能,增加其主观幸福感,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论文
【摘要】高校学生处于学习专业知识、面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辅导员心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及其方法的研究,探究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辅导辅导员
高校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校的生活中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学习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一半的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分为生理和心理,比如说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参与。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是动态的,这种方式需要辅导员掌握一些工作的技巧和心理沟通的技巧,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对文献的研究,现对心理辅导的技巧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的实例,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涯的几个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一高校心理辅导技巧
1.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策略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合乎情理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并向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心理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性。新型的班级管理策略认为教育的起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将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是加强心理辅导意识的一个有效工具。
2.参照心理辅导关系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和学生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良好的辅导关系可以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关注、肯定、平等公平地对待、及时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等手段来实现,从而使辅导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3.团体辅导技术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将班级作为一个辅导整体,让学生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的方式获得心理体验,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辅导。团体辅导的内容可以是开学动员、考前减压、职业规划等,通过和谐的团体环境,使学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品质。
4.倾听技术的运用
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适当地运用倾听技术能够使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倾听能够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能够主动地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辅导员的倾听能够给学生直面自身缺点的机会和勇气,为其提供和谐的心理氛围。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举例
1.入学心理辅导
新生入学必然会产生新的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一些新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产生了焦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式,通过开新生座谈会的方式,调节新生入学的紧张气氛。座谈会的地点在教室,我让学生们坐成一圈,大家互相畅谈大学以前的情况以及对于大学的憧憬,对于老师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整个气氛也轻松了不少,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增加了。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经济不好,妈妈又生病了,一直很孤僻,我对他进行了个体辅导,在我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下,这个同学逐渐变得开朗,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时我还帮这个同学申请到助学金,解决了这个同学的经济问题。 2.学生考试的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平时准备不够充分的同学,在考试之前更容易出现焦虑。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因为考试的压力过大而患上了抑郁症,我找了一个有空的下午,约他出来,和他谈心。在我的开导下,这个学生终于说出,他之所以这样担心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很优秀,他觉得自己英语四级没有过给父母丢脸了,家里对他的要求也不高。了解这种情况后,我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孩子要如何进行学习,鼓励小孩认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是应以赞扬为主。最后这个学生心理负担减轻了,也成功地通过了四级考试。
3.求职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在就业前都会面临心理问题。很多同学都对社会有恐惧和不安,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缺乏人生规划的情况。于是我们班上专门组织了一场求职面试模拟。我和一些同学通过商量,设计了不同的面试环境和不同的问题,对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很多同学都通过这种方式,使自信心和胆量都得到了提高。通过互帮互助的练习,也加深了同学们的感情,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对于个别心理负荷过重的同学,我也进行了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心理辅导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加油鼓劲。
三总结
高校辅导员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学校将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心理辅导任务交给辅导员,需要辅导员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尽量多投入、多付出,在辅导工作中讲究策略和方法,拓展自身教育领先的地位,起到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虎、赵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发挥核心价值初探[j].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3):118~119
[2]蹇福利.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及努力方向[j].科技资讯,2010(18):217
[3]曾永辉、钟向阳、魏剑波.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社会工作教育,2010(6):28~30
[4]王雅倩.高校主体班会的创新研究[j].校园心理,2010(3):201~203
[5]贾丽敏.加强高校辅导员对于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教育,2010(18):209
[6]路敏.论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科技资讯,2010(12):209
[7]蒋倾云、朱璐.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0(7):91
[8]张喜川.浅析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教育,2010(18):216
[9]王新香.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17~118
[10]魏凡.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0(6):39~40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笔者选择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共400名,针对大学生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
1.在大学生价值观方面,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是为了对国家做出贡献;4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获取文凭,可以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这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职业观方面,8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都存在很大的压力,而且赶到茫然,不能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择业的关键影响因素方面,9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薪资是他们考虑的首要标准。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而将工作视为一个获取收入的途径。
3.在道德观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为我国传统的仁义、忠孝、廉耻道德规范是他们的人生准则,会在生活中遵守。可见,大学生对于我国几年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仍然是有很高的认同度,他们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时,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些偏差,但是主流方向仍然是正确的、积极的。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消极的和不利的,辅导员是作为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中相关规定,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应当认真学习纲要中的相关条款,明确德育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高校教育目标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法。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以90后为主,他们在思想上具有更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较快,所以,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并且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以此为依据开发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素材,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更多真实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开展要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大学生对新的文化和元素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与此同时,要注重对立足于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很多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对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使得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使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并且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开展志愿者活动、班级团队建设等等,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标准,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完善。
4.丰富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的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延伸,将其回归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如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在高校中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平台,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教育平台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
5.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摆在工作的首位,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丰富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调查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现代大学生虽然在价值取向方面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是在主流方向上仍然是健康的、积极的,因此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德育教育的开展方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以及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就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讨.
作 者:王慧 谢飞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优势 高校辅导员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现状 方法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辅导员的要求论文
心理辅导相较于其他工作,更需要与人的心灵相触碰,而良好的心理辅导则应该建立在良好辅导关系的基础之上。良好的辅导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问题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学校的心理辅导主要是面对广大学生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大多会表现出一种隐秘而封闭的特点,他们不会轻易向教师和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时,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就要在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地展开,以此来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辅导者要注重用语言传达接纳与共感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者要努力掌握用语言将自己的理解、接纳、共感传达给来访学生的能力。首先,感情的反射。简单地说,就是辅导者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给予及时反馈。这个时候的反馈其实可以不需要仅局限于语言上,同时还可以包含一些非语言的表达。例如,在学生讲述自己痛苦的经历时,辅导者也可以做出较为痛苦的反应,并说出一些类似“这简直让我太伤心了……”的语言。其次,感情的明确化。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其实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比较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对一件事情的感情是模棱两可的。这个时候,辅导者就可以借助语言,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情感理出头绪,使其感情明确化。再次,内容及问题的重复。例如,在学生说“我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时,辅导者可以说:“感到一片空白了。”这样的重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者正在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表达出辅导者的理解和共感。
二、辅导者要做到热情友好与温和相待
在学校的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学生除了具有一般的心理咨询辅导关系,同时还具有师生关系,这一层关系的特殊性就使得学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走进心理辅导教室,向辅导教师进行倾诉。由此可见,在心理辅导的初始阶段,辅导者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进行倾诉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辅导者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一种热情友好、温和相待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来访的学生。具体的过程为:当需要帮助的学生来到心理辅导教室的时候,辅导者可以先让学生坐下来,并与学生保持一种适中的位置进行交谈,例如,作一些日常的问候,或是从来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以温暖、亲切的语言来慢慢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他们产生亲切之感。当辅导者感到学生已经开始缓解心中的拘束,愿意和自己敞开心扉的时候,就可以将话题慢慢引向辅导的主题。当然,这种热情友好态度的表现程度还需要辅导者自行把握,切不可太过亲近和热情,以防物极必反。
三、辅导者要坚持保密原则进行辅导
在辅导开始之前,辅导者就需要向学生说明保密性的问题,并对整个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记录给予明确的说明,对学生所说内容的保密做出肯定的承诺,以此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担忧和戒备,进而使学生的自我探索得以顺利开展。在校心理辅导中的辅导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社会交际之上的,这就使得辅导关系的深度和密切的程度都超过了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友谊关系,这种建立在特殊环境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及隐蔽性。例如,一般未经学生允许或是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辅导者不能暴露学生的信息和秘密,如果是因专业需求或是其他的原因,需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探究讨论、科研写作、教学引用,就必须要隐藏能辨别出学生身份的相关信息。在校心理辅导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辅导场所,辅导者还可以将辅导的场所延伸到互联网上,以此来获取更多与学生有关的情况,但是这同样需要辅导者坚守保密原则。例如,辅导者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不需要问学生的真实信息,让学生在网络上能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对学生在网络上反映出的困惑等要及时分析、指导。如果辅导者在网络上发现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时,就要在不暴露学生信息的情况下,将这一问题向相关的教师进行说明。
总之,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贯穿于心理辅导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辅导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被充分重视,特别是在心理辅导开始的时候,相互信任、彼此坦诚的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总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进行有效心理辅导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红梅。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 林于萍,叶艳。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昌路小学心理辅导模式初探[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13-17.
【论文摘要】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的开展是高校客观环境的需要,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补救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1]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内地,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2]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让团体来陪伴成员在人生路上克服种种难题和障碍,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路,充分发挥潜能,迈向丰盛人生。实践证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普通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增进心理健康。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辅导相比,团辅更符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更能体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3]总之,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趋势。
一、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客观环境的需要
1、高校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高校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团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供的发展性团体内容形式多样,并针对不同团体的不同需要。
2、受教育者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
“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gladding,)。”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在团辅中,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
4、团体心理辅导使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在团体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友伴一样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心可以消除,不再避开老师。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辅导员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体中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辅导员,必然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经过团体讨论,交流分享,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有意义,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心理教育效率的需要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4]
3、团体心理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的需要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学者在对心理健康标准加以界说时,倾向于社会适应标准(或称生存标准)。在大部分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中,大多只反映了个体良好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5]。生存标准显然强调适应,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基于这一基本的心理健康观,使得学术界开始关注心理健康的发展标准,并在界说心理健康标准时,已经在尝试生存标准与发展性标准的结合。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正在成为心理健康的两大基础标准。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具体体现了心理健康的发展性标准。
大学生进入大学,经历着重要的人生转折,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的成长、心理素质的发展、潜能的开发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对健康的积极向往,一种希望发展,或希望人的各种潜力都得到实现的冲动。”因此,马斯洛认为,心理工作者要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帮助一般常态心理者(心理基本健康,无明显的心理冲突,能基本适应环境),而不是严重患者,那么少量的时间就会有更大的收获。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代年,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把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援助、支持、矫正、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远远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发展性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在高校开展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
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高层次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素质不可能培养起来。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3]。而团辅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工具,在这方面它具有个体心理辅导所无可比拟的功能。因此,开展团辅是高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学生改变和成长有其独特的效能,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在其所得到的帮助是在个别辅导中不能获得的。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等。所以,我们在大力推进高校开展团辅的同时,还要兼顾个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开展,真正发挥出为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模式探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
[2]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4]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14-27
[5]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3.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摘要】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主要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文化建设中的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室友本是最亲密的朋友,但是,从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害事件,再到四川师范大学芦海清被害事件等等,高校接连出现多起“同室操戈”的寝室悲剧,不得不让人在震惊的同时,感叹着“同窗共读,相煎何急!”因此建设一个和谐的寝室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着重探讨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团体心理辅导的运用。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寝室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首先提出,原国家教委发文予以肯定,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的细胞,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家”,据调查统计,89.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在寝室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1.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寝室一般是由4个及其以上的大学生组成,是大学的细胞。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
寝室是大学生“三点一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大学生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在寝室有足够的休息是最基本的“硬件”,在寝室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则是最重要的“软件”,可以说这二者缺一不可。
3.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缺的土壤
寝室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保守估计一般大学生平均每天呆在寝室的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在寝室这样相对封闭和私密的环境中,室友们的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真实地通过寝室室友之间的相处和交往表现出来。和谐的寝室交往氛围可以让室友们拥有良好的内心体验,反之则会让室友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groupcounseling),又称小组咨询、群体咨询、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运用心理学技术为团体成员提供帮助与指导的辅导方式。它通过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的人际交往,促进成员在交往中通过体验、观察和学习,帮助成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培养自助和助人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实践与经验,它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感染性强
团体心理辅导是辅导老师对多个团体成员即以寝室为单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中的心理辅导。此方式节约了时间、人力和场地等,极大地提高了心理辅导效率,符合经济原则。一个寝室就像是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些活动,团体能为个体提供一面镜子,得到多方面的回馈。团体心理辅导参与者可以在成员身上观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别人身上的优点,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2.改善情感体验、形成规范
团体心理辅导是将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到一起进行辅导,参与者之间有一定的共性,有和谐共处的一致愿望。团体成员之间希望获得更多的彼此了解、关怀、支持、鼓励、欣赏、帮助等正向互动,少一些彼此挑剔、指责、讽刺、欺骗、打击等负向互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实现使参与者在团体活动中彼此发现团体成员的优点,产生对团队成员新的正向认识,进而产生亲密感、归属感,安全感,减少参与者的心理防卫,实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达到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提高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团体成员可以在互动中获得愉快体验,可以形成团体共识,从而形成团体规范,并为团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体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待在团体中才能得到满足,即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个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团体给予支持和帮助,因此团体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在团体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有助于更好巩固效果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在实际情景中,通过尝试各种生动有趣活动方式,为团体成员提供与室友更多的交往机会,体验亲密的内心感受,满足室友们社交的需求。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在其他参加者和辅导老师的反馈中获得裨益,也可以给其他参加者提供帮助,团体成员一起尝试新的行为,来改善原有的相处状态,是团体成员获得归属需要的满足,具有给予自己和他人爱的能力。参与者在心理辅导中感受的充满信任和爱的能力,更容易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果。
4.有助于发展适应的行为
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认知有关。片面的、非理性的认知常常是个体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在寝室人际交往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个体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评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容易对他人产生片面或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他人缺乏包容、信任、或过分依赖等,难以与寝室室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适应,均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得到有效的改善和矫正。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1.甄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
心理辅导老师准备宣传资料、招募和甄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团体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将进行的以寝室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尽可能让有需要的大学生了解相关信息,进而自愿报名。此外,即使是主动报名、自愿参加的申请者并不一定都适合成为团体辅导的成员,因此需要在参加报名的大学生中通过面试、心理测验、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筛选并和适合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成员签订团体心理辅导协议。签订协议后对团体成员进行深入的了解,收集参与者的个人、家庭等方面的信息,分析每个参与者的情况、问题。心理辅导老师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团体成员一起拟定心理辅导计划和心理辅导目标。
2.建立信任的团体心理辅导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信任的团体辅导关系、和谐的团体氛围是团体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第一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心理辅导老师需要运用适合团体成员的暖场活动,尽可能让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和配合。为保障团体发挥正常功能,成员之间要遵守团体的相关规则。建立好规则后,团体心理辅导老师运用寻找相似性、鼓励成员相互交谈、用心聆听等方法,充分让成员投入到团体之中,建立充满凝聚力的团体,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团体心理辅导实施阶段,促进团体成员自我探索
心理辅导老师先通过各种心理辅导方法如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带领成员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鼓励成员主动探索和感受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等,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学会悦纳自己,在提升自我自信心的同时,学会认识别人,理解和接纳别人。再将团体辅导中的感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和行动中,不断改善自我的适应力。
4.协助团体成员总结团体经验
团体心理辅导老师采用各种形式有效把握最后一次团体辅导时机,让团体成员在圆满、积极、温馨的氛围中结束团体辅导,有助于成员将在团体辅导中体会和学习到的情感支持、积极心理体验、重建的理性认知、适应行为等得以完整梳理和巩固,为未来没有心理辅导老师和团体成员扶助的生活做好准备。
5.团体心理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监督与评估是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全过程进行的的质量评估。团体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团体心理辅导前、中、结束期采取行为计量法、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对团体心理辅导进行评估,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进行分析,成功的经验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期,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在寝室文化建设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化解心理困惑与危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构建理性的认知,传递正能量,培养其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减少不和谐因素,让大学生拥有自助和助人的能力,为未来快乐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燕.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
[2]彭燕凌.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论文
通过本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我从中学到到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从人际关系中得到信息、机遇、扶助就可能助你走上一条成功之路。而其中正确的人际交往尤为重要,善于正确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下面是我对正确的人际交往的一些见解。
(1)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常听到有同学讲:
(2)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
在生活中, 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 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 不为人接时, 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常言道:
(3)做到以诚相待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 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 同样, 我们也应该以诚实, 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 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 因而,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 要宽宏豁达,要体谅他人,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4)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 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 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 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 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 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 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5)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
与人友好相处,并不意味着他人的一起要求都要接受,他人的需要都得满足,有些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我们就要应该拒绝,否则,只会让自己难堪。为此,我们不仅要学会接纳,也要学会拒绝。但要注意在拒绝别人时,做到极不刺激对方、不伤害对方感情,又不违心地接受对方的看法和要求,以弦外之音达到目的。
(6)学会应付尴尬场面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交往中,人难免遇到下不来台的尴尬局面有时是有人故意导演的,又是是别人无意造成的,但无论怎样都会给你带来难堪的感觉。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掌握应付尴尬场面的正确方法。当然,在避免尴尬的同时要注意场合与对象,交际成功的最根本是要与人为善。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 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 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 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 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 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 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 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 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 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 功,走向人生成功.
心理辅导技术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开始由对“心理疾病”的关注转向对“心理素质”的关注。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高校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正是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蓬勃发展之下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心理辅导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主要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效。心理辅导区别于心理咨询,也区别于心理治疗,它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为目标,面对所有大学生群体与个人。由此可见,辅导员班主任的整体心理辅导能力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欠缺的主要表现
1、不能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异同。
一些辅导员班主任面对学生的问题存在两种认识偏向,即心理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心理化。或者轻易地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当成思想政治问题来处理,或者把学生一般性的思想困惑问题当成严重心理问题来对待,夸大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有一些辅导员班主任不具备心理辅导能力,把学生的问题都看作是思想政治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只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2、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阶段,大学生处于情绪体验比较强烈的时期,同时也缺乏人生经验,因此许多外部事件,例如学业失败、人际关系失调、亲人死亡、失恋、遭受暴力伤害等等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多数辅导员不能及时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学生甚至会采用极端行为,导致事件的发生。可是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没有心理辅导的能力,不能及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因此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一般包含两大方面,一是预警机制,能够识别易产生心理危机的个体,避免严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起到预警作用。二则是应对机制,这是当心理危机事件己经发生后,应当采取的系列措施。
3、难以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提供有效指导。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但是,有的学生没有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从困境中走出,解决自我心理问题。辅导员班主任应用自己学习心理辅导的知识帮助学生,但是因辅导员班主任缺乏心理辅导能力就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保健指导。
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能否将心理辅导职能运用到工作中,是辅导员班主任能否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那么,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时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缺乏。
目前,心理辅导已成为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有力补充,在思想教育中加强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心理辅导可促进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促进德育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但是要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辅导员班主任需要运用心理辅导专业知识,有时需运用各种特殊的技巧与方法来开展活动。心理辅导涉及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与技术,其中心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并没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业背景,更不用说具备心理咨询的经验了。有的高校虽然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而且辅导员大多缺乏专业背景,因此对于开展心理辅导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员并没有真正掌握,更不用说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自如了。 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是非常缺乏的。
2、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
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指导和资格认证,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对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和资格认证等也未施行统一的要求,培训及督导工作仍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教育行政部门虽已开始重视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但培训力度仍然不能满足客观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
1、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培训。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心理辅导基本技能的培训,是提高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的重点。心理辅导能力的提高需要以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为基础,辅导员班主任应通过系统地学习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辅导和咨询、心理测量学、变态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构建合理的心理辅导知识结构。
高校可分批分期组织辅导员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水平。如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与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业务交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各项工作。如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等;参与主持心理测试,让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参加团体培训,让辅导员班主任掌握团体辅导的能力等。
2、鼓励资助辅导员参加心理辅导相关专业进修。
辅导员班主任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并支持热爱学生工作、责任感强的优秀辅导员参加心理辅导专业进修。如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或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3、提供辅导员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机会。
高校教育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实到每个大学生身上,辅导员班主任是关键。因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之一,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当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即从心理健康的“咨询”、“辅导”和“治疗”三个环节来看,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这个环节,适当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
4、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做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表现在许多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真实的想法与辅导员班主任交流,有意掩饰,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互联网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询问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渲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时机。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的心理辅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水平充分展示。辅导员班主任要善于通过网站、论坛、电子邮箱等建立更多的倾听学生心声的渠道,建立开放式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渠道。由于大学生的自由时间的增多,大学生与网络接触的时间也较多,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qq号、msn、电子邮箱、博客、空间等。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些新的沟通平台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也可以经常关注学生的qq空间和博客,去主动解读学生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化解学生中存在的潜在危机。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努力构筑网上心理咨询平台,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只要讲求方法,就可真正起到导之不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辅导员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疏导角色作用-基于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高职学生对就业的压力感到巨大,甚至以逃避的.心态对待现实.高职院校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让他们自然地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放下心理包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 者:谷荣荣 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江苏,常州,21316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 辅导员 心理疏导浅谈中学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论文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与人才的竞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现有的选拔人才的机制,进入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都要经过考试这座独木桥。这样毕业年级的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种种的心理障碍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消除和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在中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事不宜迟。特别是在普通中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在普通中学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研究分析学生。
古语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自古以来的作战策略,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呢?我认为作为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满腔的热情,极强的责任感和母亲般细腻的爱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无私的关怀与帮助。同时认真仔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压力产生的缘由。作出详尽的准确的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究竟是内因还是外因。如是由其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则比较容易解决。若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解决起来难度就大的多了,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很容易反复,这就需要辅导工作者具有极大的耐心。
二、根据原因寻找对策,对症下药。
若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通过开解、劝慰、发泄、转移其重心使学生从自设的不良氛围中走出来,能够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若是外因则要搞清楚究竟是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还是班级。因为不同的来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解决的方式方法就要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原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做为心理辅导工作者还必需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具备识别不同角色的能力,极强的洞察力。因为无论是心理障碍还是心理压力的产生的原因都属于学生的隐私。在工作过程中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特别是处于毕业年级的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使其心态总是处于异常的焦虑的状态。这就要求辅导者的语气异常委婉,且一定要渗透着鼓励其积极向上的话语。
三、不间断的跟踪心理障碍程度较大,或者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性格异常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属于已过最佳的辅导时机,他们受到的伤害已经积累了较长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没有可能的。要把他们彻底解决出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且要作好时常反复的心理准备,坚持不懈地开解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的心态转变到积极的一方来,打开学生心中的'芊芊结。例如,我校原初三4半班的陈__同学,从入我校以来就表现出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上课经常迟到、睡觉、一个人独来独往。在宿舍里与室友都不能很好的交往,隔阂重重,在他周围没有一个他可以信赖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当他的班主任第一次把他介绍给我时,他站在我面前浑身发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我想这个学生太可怜了,竟然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表现的如此紧张,他的心理状况一定很糟糕。第一次交谈是我问他答,第二次他就主动说了一些家里的情况。通过他的叙述我捕捉到了他的现状是由于家庭的问题而造成的。通过我捕捉到的信息对他进分析,逐一的帮他解释其利害关系,经过近四多月不间断的跟踪辅导,该生的症状得到减轻。在中考中取得到了573分的成绩高出伦中录取分数线的48分被伦教中学录取。
四、辅导工作要采取预防性措施
大型的心理辅导讲座要抓好,落到实处,针对性要强。要在收集了各方面的信息材料后,认真仔细的针对学生当中存在多的问题进行讲座,一般来说每个年级每学期进行依次,在问题较多的班级可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进行个别问题的辅导。特别是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初一级和高一级两个起始年级,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应新生活的教育,要把在以前学校的种种感觉逐一消失,以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对高三和初三两个毕业年级要注重学生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技巧的辅导,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必须轻装上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在几次大型模拟考之前都要进行适当的辅导,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以取得好成绩。
今后心理辅导工作的一些个人想法:
1、要想把心理辅导工作搞的深入,成效更好,学校必须拿出一笔开支用于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2、要有足够大的场所、尽可能的开展一些活动,多方面多角度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心理辅导室要增添必要的设备。
3、辅导工作要有前瞻性、全员性、广泛性、普遍性,更要具有成效性。
4、现在的大多数辅导工作存在着滞后性,这一点绝对给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性打了折扣。
试论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思考和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与大学生对心理援助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朋辈心理辅导这一新的辅导模式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心理需要,也能起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尝试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与作用、实施途径和注意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使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
一方面,大学生中存在不少的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师资队伍也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因此,高校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必须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新手段、新方法、新形式,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培训和督导一批志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与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显然,这是一种新的辅导模式,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以及直接干预等特点。它不但有利于克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力量和模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扩大高校心理服务的受益面,有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作者结合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经验,尝试性地思考和探索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与作用、实施途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与作用
(一)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心理辅导力量不足的压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最突出的困难和矛盾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和处理相关事情,因此,大学里的心理咨询人员往往会成为忙于处理这些问题学生的“消防员”,而无力或很少有精力顾及大部分学生健康成长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扰。事实上,高校心理教育与咨询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帮助的首要对象是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而自己又难以调节的人,其次是寻求潜能开发的人,第三位才是有心理障碍的人。大部分的学生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感与恋爱问题、择业问题等,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而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作为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帮助咨询老师接待同学中这些较为简单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减轻咨询老师的压力。所以,朋辈心理辅导应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
(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可以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功能。国内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绝大多数人最先向朋友或同伴倾诉和寻找帮助,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很少人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朋辈心理辅导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的,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朋辈辅导员和接受心理咨询的同学处于同一年龄段,具有相近的价值观、相似的经验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日常生活中心理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同辈之间进行倾诉与交流时的气氛比较平等,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探讨心理问题,减轻遇到心理困扰同学的敏感和紧张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要想快捷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学校-院系-学生组织”构成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高校里的弱势学生群体求助意识差,因此,及时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和监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难点。朋辈心理辅导员生活在学生中间,能深入观察周围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能及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使这些学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避免不好的事件的发生。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对于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一)选拔和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网络。选拔和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网络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保障和原动力。主要是建立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为主,以心理社团和其它学生社团为辅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网络。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制定严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和培训制度。首先通过16pf和scl-90问卷测试和面试,对朋辈辅导员的人格特征、精神健康状况及倾听、包容能力进行了解,筛选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格方面在乐群性、稳定性等因素上较好又善于倾听的学生作为培训的对象。其次,对所选对象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咨询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识辨与转介、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培训。最后,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实际工作能力测试和书面测试相结合的考核。
(二)依托大学生心理社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活动。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成员来自各个班级和院系,与学生联系紧密,而且又都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体系的中坚力量。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指导各级心理健康协会、班级心理互助小组和心理委员,广泛开展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与心理援助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开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心理知识,如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建立和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网站、出版心航报纸、心理互动留言板等。
(三)注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机制。朋辈心理辅导员是经过心理健康中心的系列培训,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心理辅导技能的人员。他们来自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生活在同学中间,可以及时观察和反馈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利于心理健康机构根据实际开展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有助于学生有问题时进行求助;在发现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给学校领导和相关机构,有助于危机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当学校对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处理后,一些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的后期跟踪和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依赖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参与。
三、朋辈心理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将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要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方面的九游会棋牌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及时进行督导,确保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只能定位在对同学的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辅导,对于严重心理问题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辅导。
(二)注意将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后期的培训相结合,保障朋辈心理辅导员健康成长。江光荣教授曾指出:咨询员是以一个活生生的完整个人投入咨询中的,每一位咨询员或治疗家都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用大致相同的理论和方法待人、咨询。他的专业训练专业经验固然重要,他的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乃至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会在咨询活动中保持沉默。
(三)加强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我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开展时间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够强,服务范围和对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有关朋辈心理辅导的经验,在经费划拨、朋辈辅导员的培训等方面加强组织与管理,以保障真正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拓展和创新与其相适应的有效实施途径,使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发挥。
总之,朋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心理需要,也能起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挖掘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和实施途径,注意其与专业心理咨询的结合与互补,积极将其渗透到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和第二课堂中去,使之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